温州视觉记忆
完善市场体系 当前位置>>完善市场体系
温州私营企业在国际化中逐步跨越“文化壕沟”
   有中国“私营经济发祥地”之称的东部城市温州以老板多著称,当地民众长期有明显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区域文化特征。然而,这一切在悄然发生变化。

 

    当地政府近三年来“以民企引外企”的发展思路,引导大批私营老板开始学习国外企业特别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
的跨国公司的管理、技术、观念,积极与外企合作寻求新的发展。

    有“中国鞋王”之称的温州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上市、与跨国公司合作,有时拱手让出控制权,谁会愿意?但是,企业大了,不走资本经营道路的话,不跟国际接轨,未来的竞争力不强,最后在竞争中失利被‘吃掉’,那更痛苦。”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在中国民营企业和国际资本沟通融合过程中三个方面最大的障碍:第一是诚信;第二是财务水平;最后一点是合资企业中,“以谁为主”的问题。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李志群说,随着开放的深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要素逐步在升级,资源层次越来越高了,不光是钱而是技术、管理、观念创新等,需要去对接国际市场,国际规范。

    “中国长期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离规范的法制社会有距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保育均说,以往中国不管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有一个通病,跟权力的关系很密切,只知道什么事情解决不了,找市长、找书记去,打通官员关系,“吃了不少亏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去找法律办事去了。”

    意大利杰尼亚在全球拥有许多战略合资企业,包括范思哲、登喜路、古奇等。现在中国温州也有一家成功的合作伙伴温州夏梦集团。

    杰尼亚副总裁施华说:“相互妥协、倾听,才能得到最佳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作出的决策通常也是最好的。中国和意大利的管理层能够相互协作,都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尽管有时在文化、管理上都有分歧,但最终在妥协中达成一致。”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会主席吴建民说,中华文化有很多优良文化传统、价值理念,比如说见微知著、诚信包容、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如果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的话,可能更适合提高我们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新华网2008年3月24日消息

 

 

来源:新华网    责编:赵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