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新闻
建设创新城市 当前位置>>建设创新城市
深圳:从改革开放到改革创新
   25年来,深圳这块由邓小平倡导设立的“试验田”,以改革开放为旗帜,迅速成为饮誉世界的“高产田”。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大时代,深圳在改革中完成了以“对外开放”为重点向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的转换,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争当排头兵

    25年,弹指一挥间。有人形容说,深圳地图更新的速度,追赶不上深圳发展的脚步。25年来,这块由邓小平倡导设立的“试验田”,以改革开放为旗帜,迅速成为饮誉世界的“高产田”。25年来,全市GDP年均增长28%,2004年达到3422亿元,在内地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五,人均GDP已经达到7100美元,在内地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外贸出口总额778亿美元,连续12年高踞全国榜首。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深圳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势不再,经济社会正在转型。面临新的局面,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在改革中完成了以“对外开放”为重点向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的转换,继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前进。
    以改革创新为立市之本,努力建设“效益深圳”
  深圳人自己也数不清自己究竟创造了多少个全国第一: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槌,率先实行住房制度改革,率先放开物价,率先打破铁饭碗,率先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率先对政府工程实行集中管理,率先开展对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自豪地说:“深圳是靠改革创新起家,靠改革开放开埠立市的,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深圳这个城市。深圳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改革创新就是深圳的别名。”
    在全国经济形势出现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背景下,深圳如何再领风骚,继续充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在深圳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上,深圳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危,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实现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和谐深圳转变。2005年5月19日,在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上,与会的479名党代表共同为深圳的未来绘就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通过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市改革办主任南岭谈到,深圳就是按以前的发展模式再维持两三年的高速增长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深圳的发展空间有限,如今土地、能源、水资源、人口都不堪重负,环境、交通、治安等问题也日益恶化。如果仍是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积重难返,现在的矛盾将来会进一步激化,后果更严重,付出的代价更大。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深圳可能在短时间内有些经济指标会落后,可能遭遇不解与诘难,习惯了鲜花与掌声的深圳要耐得住寂寞,不争一日之短长,不贪一时之虚荣。
  深圳去年每平方公里产出GDP1.75亿元,产生税收6000多万元,在内地的大中城市中可以说是顾盼自雄,可是与香港、新加坡比,仍然差距明显。对此,李鸿忠说:深圳的出路在于继续种植“高产田”。在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深圳将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名誉、舍得个人名利。深圳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上交中央财政多少税收,更重要的在于承担探索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的新使命。为此,至2005年初,深圳自我重新定位为“效益深圳”,同时出台的《深圳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控指标体系》将“效益深圳”具体指标化,表达了深圳对发展绿色GDP的不懈追求。
    积极创新行政改革和政府转型,用制度刚性确保“执政为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行政系统改革和政府转型已成为深圳改革创新的题中之义。为此,2005年3月,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就职报告中,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列为深圳今后重点改革创新事项的第一项。
  转型不是退出,深圳更多地思考政府管理越位与缺位的问题。2004年,深圳市完成了第7次机构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38个精简到35个,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解决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今年8月,深圳市政府又带头开展一场“瘦身”运动,大幅精简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145个机构将被撤消。2004年6月22日,深圳正式挂牌成立了行业服务发展署,将深圳近200家行业协会民间化,标志着政府主动将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交还给社会自治组织。
  与此同时,深圳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拉开帷幕,其核心是单位不论级别,人员不分干群,统称职员。将人员由身份分类管理转变为职位分类管理,建立以事为中心的职位管理制度。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2005年初,深圳事业单位开始竞聘上岗。
  审批改革被视为政府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深圳去年进行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注重减少审批数量、缩短审批时限的同时,更加强调改革行政许可实施的方式,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65项。
  2005年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颁行《深圳市社区建设工作试行办法》和《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这两份文件确立了深圳在社区中居委会和政府工作站并行的体制框架,强化了社区的自治功能。
  一系列的制度刚性措施,使政府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在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方面大踏步前进。

    确立“自主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深圳成为全国最早确立“自主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之一,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4年,深圳市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GDP的3.67%,高出国家平均水平近3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是深圳的一大特色。深圳全市90%以上的研究开发机构设在企业,全市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在企业,全市90%以上的研究开发经费来自于企业,全市90%以上的专利是由企业申请的。全市38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全部建在企业,21个博士后工作站也都设在企业。深圳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了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从而形成了以通信、计算机产品、集成电路、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04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66亿元,在总体规模上排在全国第一,占工业总产值的53%,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又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的“半壁江山”。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
  中兴通讯的移动通讯设备,长城的计算机系统,创维的数字电视,金蝶的软件产品,飞通的光器件,迈瑞的医疗器械,科兴的基因工程产品,海普瑞的医药产品,长园的新材料……这些在业内如雷贯耳的品牌,无不蕴含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杀手锏”。
  科技部一位官员在深圳调研后感慨:深圳可谓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创新成果密集的风水宝地。难怪去年中央电视台十大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7位企业家中深圳独占4位,其中3位又是高科技企业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深圳,这艘承载许多中国人梦想与希望之船,将鼓起效益与和谐之帆,劈波斩浪,亮出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一道最壮丽的风景线。

来源:《华南新闻》2005年08月25日 第一版    责编:赵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