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直击
立足区域抓特色 当前位置>>立足区域抓特色
高区软件产业聚集效应出现长成“硬”产业
   

火炬创新创业基地汇聚了众多软件企业

    中广网北京10月30日消息 位于高区的威海鲁能慧通软件工程有限公司近日又在洽谈一笔新业务。这家去年年底才成立的软件企业,今年年初就拿到了首笔订单,而且一拿就是大订单———1500万元为海阳核电站研发控制与管理系统软件。

  威海鲁能慧通的迅猛崛起只是高区软件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拥有全省四个省级软件园之一的高区,近年来软件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今年上半年更是突飞猛进,为推动软件行业快速发展而刚刚建立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已有12家企业入驻和签约,高区软件产业的聚集效应正在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长块头,

  软件产业渐成气候

  威海鲁能慧通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企业应用软件的研发与销售、企业信息化咨询、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信息产品研发与销售等业务的软件企业,成立不到半年,从业人员已发展到近百人。

  像鲁能慧通一样,高区许多软件企业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威海捷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已经从一个区域性的软件企业走向了全国,主营的手机增值业务也迅速从省内扩大到江苏、广东、四川、湖北等多个省份。

  目前,高区软件产业已经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态势。我市目前被省信息产业厅认定的软件企业共有15家,而高区就有10家,占全市的66.7%。截止到目前,高区的软件企业已达到37家,注册资本2.2亿元,从业人员1300余人,2007年营业额达到了4.4亿元,占全市比重60%以上。今年的营业额将会有更大幅度的上升。

  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高区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

  新企业的步伐在加速,而老的软件企业也在迎头奋进。

  “发展软件产业有一个前提,就是工业基础和优势,高区工厂较多,造船和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衍生了许多软件研发的需求。”高区管委副主任王政玉说,面向区内的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及其30多家配套企业、北洋集团等,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骨干电子信息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些企业开始挣起了‘洋’钱。”王政玉说,奥博软件等一批软件企业瞄准了国际服务外包,承接起日本和韩国的软件和动漫行业的“发包”业务。今年,高区还成为首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之一,区内的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分校也被认定为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而奥博软件有限公司、海源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则被认定为省重点服务外包企业。

  从农村管理软件到油田监控系统,从医疗管理系统到教育和党政办公软件,从企业管理软件到通讯软件,目前,高区已经形成了围绕ERP系统研发应用、动漫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三大体系为主的软件产业集群,成为我市软件企业数量最多、研发力量最强、专业类别最全、业务开展最好的一个园区。

  长个头,

  创新谋求发展空间

  奥博软件的第一笔业务是从别人手中分得的“一杯羹”,但是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目前已经开始独立承接企业管理与销售等方面的软件开发,如今已与多家日本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威海鲁能慧通拿到的首张订单,凭借的就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海阳核电站建成后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作为一家刚刚成立的企业,能够承揽到其中的控制与管理系统软件项目,靠的就是强大的研发能力。

  “总公司的业内优势和哈工大、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的雄厚科研实力,都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威海鲁能慧通负责人说,“在未来的几年内,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发展为国家核电信息化研发中心。”

  威海泰华网络安全信息有限公司去年9月份才落户高区,目前已完成各类国家项目多达39项,在研项目19项。这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和通讯软件的开发、销售以及网络技术咨询业务的企业,能够在网络通讯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靠的也是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依托自主创新,一些软件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在明显加强,如新北洋公司的系列嵌入式软件,卡尔电气研究所的系列嵌入式软件,农友软件、渔翁科技有限公司的密码产品,哈工大(威海)的热电厂管理、监控应用系统以及港口物流、商业进出口软件等,都在国内软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筑凤巢,

  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走进位于沈阳路213号的火炬创新创业基地软件园,一派兴旺的景象。

  年初刚搬进来的威海摆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企业负责人张传涛说,“创新创业基地有很多优惠政策,对我们这种刚刚起步的软件企业扶持力度很大。再加上这里软件企业比较集中,行业发展的一些要素也比较集中,有利于企业发展。”

  为鼓励软件行业的发展,高区管委制定了许多优惠措施,对所有落户的软件企业,头两年房租全免,随后两年补贴50%。除了房租优惠,高区还在企业资质认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专项补贴,支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创新创业基地软件园一期有1.2万平方米共7层的空间,这个专门为鼓励软件创意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而设立的孵化器,成立之初就受到了众多软件企业的关注,成立不到半年,入驻与签约的企业达到12家,而且还有许多软件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入驻。

  目前,高区软件产业的聚集效应已经显现。新北洋、农友软件、卡尔电气等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软件企业正在茁壮成长,哈工大(威海)的嵌入式系统、ERP、造船、物流、核电以及热电等应用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也已取得一定业绩,山大威海分校动漫、艺术设计等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发展壮大,而一些致力于服务外包的企业则使高区软件产业开始走上国际舞台。

  “我们还与中国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软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他们将在我区建设软件专业园区。”王政玉说,“随着软件园区的建立,软件产业的载体功能会更强,而聚集效应会更加明显。”

  聚人才,

  核心机制日趋健全

  “发展软件产业,人才是核心和关键。”王政玉说,高区现有的37家软件企业中有留学生企业15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多出自名门,如微软、IBM、东软等,工作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5%以上。“这些高层次人才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有的人才结构还远不能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王政玉说,为打破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有关方面已利用高校资源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培养软件产业人才。哈工大(威海)与日本瑞萨林株式会社建立了培养嵌入式软件人才长期合作关系,与日本的阿拉莫斯株式会社建立了培养CAB三维机械零部件设计人才的长期合作关系,美国信必优集团分别与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分校合作成立哈工大(威海)信必优软件学院和山大威海分校信必优软件学院。

  “此外,我们正积极联系韩国几所大学,希望能与他们合作培养服务外包方面的人才。”王政玉说,随着这些软件和服务外包方面人才培育机构的设立,高区将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

  “利用现有的企业引进人才,也是解决人才问题的途径之一。”王政玉介绍,上半年,高区软件产业引进了不少高层次人才。“鲁能慧通引进的科研人员基本上都是国家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

  “从长远的角度看,还应利用高区的环境优势建立实训基地。”王政玉说,可争取和全国一些知名院校合作,将他们的软件专业毕业生实训放在威海。根据威海的实际,可与日、韩、英外语专业结合在一起建立实训中心。如果其中一些人可以留在威海,则有利于解决人才瓶颈后悬的问题。

  一些企业也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制定了自己的目标。

  求突破,

  期待软件长成支柱

  “软件产业将成为高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而软件产业也应成为旅游经济、会议经济之外的另一个支柱产业。”王政玉说,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应继续拓展新的空间,实现新的突破。

  老企业在壮大,新企业在崛起,现有企业的发展为高区的软件产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将来威海鲁能慧通将拥有成熟的产品和网络服务平台,通过部分产品上市来拥有自己的上市公司,实现企业可持续长远发展。”该企业负责人说。

  “但是如果仅靠‘内生性’项目实现发展壮大还需要一个过程,还应通过招商带动‘空降项目’的落地,以实现快速膨胀。”王政玉说。

  “下一步将把软件和服务外包作为重中之重来招商。”王政玉说,在促进现有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同时,将优先引进影响力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对内面向国内著名的软件企业,如中软、东软等;对外主要面向日本、韩国引进著名的软件、动漫等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这些措施,使高区的软件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现在发展服务外包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王政玉说,韩、日服务外包才刚刚转移,动漫产业正处在向外转移的过程之中,而国内中心城市服务外包也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国内一些大企业的业务流程也开始向外分包。“这种转移和布局可能两三年内就会定型,如果不及早运作,就有可能失去机遇。”王政玉说,“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而且正在积极开展招商活动。9月份将到韩国举行招商说明会。”

  “如果现在的一台台缝纫机变成了一台台电脑,一个个缝纫机后的蓝领变成了一个个电脑后的白领,那么高区的经济面貌和人才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区未来的发展将不可估量。”面对高区软件行业的未来前景,王政玉充满了憧憬,“再有2至3年,软件产业将成长为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来源:威海新闻网网    责编:夏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