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直击
环境优先人为本 当前位置>>环境优先人为本
威海:全民参与建生态文明 再造环保新优势
   

威海依山傍海,各种建筑物和谐地融入青山碧海之间,人们幸福地生活在一座山衬水托的花园城市之中。(记者 夏志忠 摄)

  今年8月,由市人大组织的、以“防治大气污染,推进节能减排”为主题的“2008威海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走进全市17个重点排污企业。

  这已是我市连续5年开展该项活动。与往年不同,此次“环保世纪行”看到的不再是不堪入目的污染景象,而是企业各出高招治污的场面——经脱硫治理的烟尘变白了、经处理的污水变清了。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市,全市企业用自己的方式为“创城”添彩。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威海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坚持不渝的目标。四年的创建活动,让威海这座宜居城市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威海,已跨步迈进全国生态城市第一方阵。

  建设生态——扮靓绿色家园

  绿,是威海人引以为豪的名片。人人播绿,更是威海人永恒不变的追求。

  有着563户人家、1680口人的高区东涝台村近两年来名气越来越大,众多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他们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上。

  这个村北面的垛顶山原来是个小荒山,一无绿化二无开发,东涝台人越看越觉得“不顺眼”,从2003年起投入1200万元,对山体进行了绿化,并建设了健身场所和亭台楼阁。经此悉心整理,该山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垛顶山绿化改造是威海人执著打造生态城市的一个缩影。

  在多年的“创城”活动中,威海人将义务植树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头等大事,年年岁岁植树不止。每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威海大地都会掀起一场义务植树的高潮——从市领导到普通群众,从单位包山头到居民认养绿地,威海人人都是播绿的主力军;从城市到农村,从整治荒山到城市绿化,威海大地到处都是植树造林的主战场;从春天集中植树到宜植则植,威海人一年四季植树不断。近年来,威海以每年完成“人均植树8棵、全市植树2000万棵”为目标,每年绿化投资2亿多元,新增造林面积上百万亩。

  威海人对绿色生态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5年前,80岁的塔山社区居民殷树山和十几名社区老人开始自发认养绿地,通过多年努力,让小区拥有了片片绿地处处绿阴;乳山市南黄镇上庄村农民姜文德守护荒山20多年,用满头银发换来500多亩漫山青翠。姜文德说,他还要再守20年,让青山变得更绿;市区居民争相认栽“纪念林”、家家开展城市庭院绿化,“村在绿中”让全市农村绿意浓浓……正是太多威海人对绿的热爱和对生态城市的不懈追求,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绿色画卷,形成了“城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郊区森林化、庭院花园化”的生态格局。2006年3月,威海一举摘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桂冠。

  如今,威海城市森林覆盖率和市区绿化覆盖率均达到45%以上,人均占有公共绿地26.4平方米,86%的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远远超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

  保护生态——再造环保新优势

  保护大自然赐予美好的环境,威海人始终不遗余力。

  8月15日,蓝星玻璃提前两个月关停搬迁一条生产线,此举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吨;与此同时,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西郊热电厂在已投资60万元进行炉内脱硫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再次投入1600万元进行效果更好的炉外脱硫技术改造完工……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没有生态化就没有现代化——在可持续生态环境的打造上,威海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切实节能减排,营造生态文明,再造环保新优势。

  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威海人是执拗的。在威海,环境评估拥有“一票否决”权,以污染为代价的一切投资免谈。正因如此,许多在别人看来是“香饽饽”的项目,在威海却吃了“闭门羹”。一家韩国企业欲投资2.5亿美元建水泥厂,被拒绝;一家日本商家提供优厚条件想办炸药厂,被拒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建市以来,全市因环境因素婉拒外资20亿美元,内资200亿元,焦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近年一个都未上马。

  四年的“创城”活动,这样保护生态的行动从未间断——

  以净化大气为目标的“蓝天”行动:拆除了市区1500多座小锅炉,实行集中供热供暖,迁建改造了玻璃厂等烟尘排放大户,关闭了烟尘排放不达标的小水泥、小高炉。市区一年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已超过220天,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100%;

  以解决水污染为目标的“碧水”行动:对50多家小造纸、小化工厂痛下“杀手”,清理威海湾养殖3万多亩,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1%;先后关停重污染企业近40家,搬迁50多家,对500多家企业进行了治理;

  以解决垃圾污染为目标的“净土”行动:启用了国际领先、国内独创的“固定化微生物”垃圾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实现城市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上半年,全市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率全省第一。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显示,我市以97.6分的成绩再夺全省第一,实现十连冠。

  全民参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重环境保护,重节能减排,已成为威海人的共识。在“创城”进程中,一个由政府主导、企业参加、大众参与的环保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如今,家住万福山庄167号楼的朗丛林夫妇每天出门购物,都要带上购物布袋。“维护我们的环境,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早在今年初,朗丛林所在的小区居委会就向社区居民发出了“绿色社区”倡议书,倡导居民购物时尽量使用纸制或布制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

  在“创城”活动中,在城市的每一个社区都有着万福小区这样的举动:印制宣传单,倡导居民节能减排;组织居民座谈,交流生活节电经验……我市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后有28所学校、9个社区成为省级以上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市民),影响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的成效。

  报媒积极引导社会参与生态市建设。今年初,威海日报社与市环保局联合开展了“2007年度绿色威海年度人物”评选活动,10名为我市环保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内外人士当选。今年4月,在“限塑令”执行之前,威海日报就组织记者走进社区开展系列活动,倡导居民使用环保购物袋。为引导居民节约用电,党报热线开设“居民节电记事”专栏,挖掘了大量居民节电高招;威海晚报还推出的“环保购物从我做起”进校园活动,制作了数千个购物袋免费向学生发放,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企业节能减排出实招、见实效。我市100多家环保重点监控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承诺:自觉履行环保社会责任,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确保完成减排任务。这些排污量占全市排污总量80%以上的企业的郑重承诺,表明了企业将在环境保护方面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今年以来,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的能耗水平继续下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95%,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11.8%。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生态市建设,我市形成了稳固的“环保统一战线”。日前,国家环保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生态市名单,荣成市位列其中,成为山东省首个国家生态市。

来源:威海新闻网网    责编:夏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