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直击
热点直击 当前位置>>热点直击
[调研报告]寿光:立足农业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立足农业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山东省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调研

  一、改革开放使寿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市贫穷落后,在潍坊12个县市区中处于末位,在山东县域经济中也处于靠后位置。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下;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工业都是封闭型的县办工业和社队工业,工业总产值只有2.6亿元;城乡基础设施落后,城区道路不到15公里,农村道路坑洼连片;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1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4元。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寿光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1978-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5.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6.8%。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9元,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快速发展使寿光在山东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寿光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5年名列第四十一位。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寿光市被确定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如今的寿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成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二、积极探索符合寿光实际的发展路子

  寿光市在区位上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不毗邻大城市,享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缺乏依靠富集资源实现发展突破的条件;不靠近交通运输要道,无法借助物流集散和交通便利起步。就是在这样一个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寿光人民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靠辛勤劳动和扎实工作,实现了发展的突破和飞跃,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子。这条路子的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

  (一)充分利用初始农业优势,用农业培养工业。寿光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农业区位,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好。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及时认准了这个优势,依靠家庭承包经营激发出的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大力发展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快速起步。寿光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模式是: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为了使蔬菜成为一个主导产业,采取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办法。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发明推广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流通方面先后建立蔬菜批发市场、举办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兴建全国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加工方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积极扩大出口;品牌方面先后认证优质农产品312个,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在蔬菜产业链条上发育形成了储藏、包装、运输、加工、流通、出口、服务、科研、会展、旅游等一大批产业,这些产业已成为寿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寿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寿光崛起的重要支撑,成为寿光的标志性特色和重要闪光点。

  (二)根据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和推进工业发展,全面构筑现代工业体系。在农业及其培育的工业基础上,寿光市不断拓宽发展视野,明确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和要求,适时调整工业发展重点和模式,推动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靠工业强市。从2001年起,重点建设晨鸣、科技、东城三大工业园区,促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聚集,实现规模效应。2005年以来,积极实施寿北开发战略,在寿光北部规划建设了渤海化工园和侯镇项目区。目前,寿光已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纺织服装、海洋化工、机械装备、板材家具、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

  (三)城市与农村有效联动,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工业崛起使寿光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寿光市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市区、中心镇和重点村发展联动,实行“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聚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五化”、“五通”、“两改”、“一有”建设标准,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每年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社保等社会事业。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2007年财政用于农业农村的支出达45837万元,比2000年增加7倍;农业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3%,比200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四)坚持不懈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活力。围绕工业经济发展,先后实行了企业划型动态管理、名牌奖励、上市融资、出口创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抓投入、上项目、调结构、增效益、快发展。围绕农业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技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采取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围绕城市经济发展,组建城市投资建设管理中心,探索采取特许经营和“转让—经营—转让”(TOT)、“建设—经营—转让”(BOT)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对市场建设等重大项目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中心,由政府注入启动资金,实行封闭运作,企业滚动发展。围绕推动工作落实,创新实践了“市委常委包片、政府市长分线、人大政协切块”的工作办法,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

  (五)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寿光发展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寿光之所以取得非凡成就,关键在人,在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一大批各个层次的发展领军人和带头人。几十年来,寿光市坚持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优良传统和长效机制,为实现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推动寿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寿光市提出,以建设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强市为基本目标,到“十一五”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十一五”及2020年期间,努力构筑区域经济的“六大板块”,即突出现代商贸特色的中心城区板块、重点发展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东城新区板块、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的南部板块、重点发展市场物流业和造纸包装业的西部板块、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北部板块和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寿北板块。发展措施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自主创新、生态环保、寿北开发和人才强市“四大战略”,着力突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产规模化、城镇特色化、社会和谐化、党建品牌化“六大重点”。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夏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