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定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历史上的定西曾经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地方,但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定西成了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
特色经济 当前位置>>特色经济
打造马铃薯之都
   

倒逼出来的规模优势

  马铃薯又叫土豆。如今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甘肃省定西市的优势产业,但这个优势却是定西缺水的农业劣势倒逼出来的。

  缺水是定西的穷根。最旱的年景,地上浮土十几厘米厚,干渴的麻雀跟着政府给农民送水的车子飞。5年前,“抗旱救灾”仍然是定西党委和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

  “能不能不抗旱也能让群众吃饱肚子?”定西市委书记石晶在思考。马铃薯耐旱,生长期又不受定西春旱的影响,2001年前后,定西决定把马铃薯作为主要作物发展。这一变,定西竟从此摆脱年年抗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2005年,定西全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15.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2%;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得的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2006年,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18万多亩,总产量在450万吨左右。

  巨大的马铃薯产量还催生出销售、加工整个产业链条。发达的销售网络收购了品质好的马铃薯,众多加工企业用光剩下的残次薯成为最后一道重要保障。定西现有千吨以上淀粉加工企业33家,设计生产能力35万吨。不愁卖,已经成为定西农民种植马铃薯最可靠的保障。

  标准、品牌、产量,小土豆长成大产业的三大支撑

  定西马铃薯得以引领市场发展,一个关键原因是定西在马铃薯产业的起步阶段,就非常注重产业的标准和品牌建设。

  定西火车站上车皮的所有马铃薯都被装进统一印制的塑料袋中,袋子上都标示出定西马铃薯原产地标志、注册商标、绿色食品认证等几个统一标志。马铃薯贩运大户刘大江对记者说:“现在定西的马铃薯已经成为零售市场上不倒的品牌!”

  品牌支撑下,定西的马铃薯销售形成了“洼地效应”,定西不仅自己每年外销160多万吨马铃薯,周边兰州市、白银市的马铃薯也要通过定西外销全国,乃至东南亚和中东。

  品牌不倒,关键是标准先行。2003年,定西市就制定了《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链规划》,采取“有标贯标,缺标补标,无标制标”的办法,组织专家制定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马铃薯无公害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等5个标准,并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现在,具有地方特色、又具先进水平的马铃薯质量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农民组织起来力量大

  定西市委书记石晶说,要让农民能够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直接进入市场获利,这是贫困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定西农民能够在市场中获利,关键是定西从2001年以来,把发展农村产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目前定西全市共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0多个。这些协会广泛从事良种、种植、加工、贮藏、外销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中介服务,帮助农民进入市场。现在区县有协会,乡镇有分会,各村也有负责人。

  一批能体现和代表农民利益、合作形式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使定西马铃薯订单已发展到209.5万亩。订单农业使农民开始关心起种植品质问题。安定区葛家岔镇北平村31岁的村委会主任李万雄说,现在村里人不仅主动更换新品种,还非常关心种出来的马铃薯的个头、性状等等,同时为了求得好品质,主动使用农业机械。

  政府“有形之手”适当作为

  政府“有形之手”组合市场,增大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有形之手”扩大利润空间,首先是减少中间环节。2004年以来,定西用培训、贷款支持等措施,鼓励本地经销商走出去直接到市场销售终端建立直销窗口,还取得直接进出口经营权。目前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终端的定西本地销售商发展到30多家;销售中间环节由原来的5个减少为3个,仅此一项就为广大种植户平均每斤增加2分钱的利润。

  其次是建立保护价收购体系。2004年,定西市、安定区两级党委政府连续两年派干部到广东、上海等终端市场调研,根据终端市场的价格信息,倒推成本,计算出保证收购商和农民双方利益的收购指导价。将最后形成的指导价利用电视以及广场、车站的电子屏幕公开。

  马铃薯产业形成之路

  定西的马铃薯产业经过多年培育,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据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市长许尔锋介绍,定西海拔在1640—3941米之间,地处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特殊的地质地理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为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的倾心培育,定西马铃薯产业已呈现出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营销网络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2007年全市马铃薯产业产值16.8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

  目前,该市的规模优势已经形成,今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1.7万亩,其中安定区达到103万亩,成为中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区)。扶持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0多个,马铃薯订单化种植达到50%以上。同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陇西凯龙等10家马铃薯加工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临洮腾胜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此外,流通网络日益完善,已建成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临洮康家崖市场、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陇西文峰市场、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组建了铁路运输路、地联运办公室,多方协调争取铁路运力,2007年全市马铃薯外销总量达180万吨。还建成各类贮藏窖(库)93.33万眼(座),实际贮藏能力接近30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该市的良种推广与技术创新步伐也明显加快,2006年以来共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000万元,重点扶持马铃薯良种工程,良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目前定西在马铃薯微繁技术、脱毒技术、雾化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产生了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化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储备技术。全市已形成年生产脱毒苗5000万株、原原种8000万粒的能力,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定西马铃薯将如何再上台阶?杨子兴说:“为了精心打造‘中国薯都’,定西市将加快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外销为主导向加工为主导转变,由均衡发展向强强联合、扶优扶强和品牌经营转变,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开发水平。”该市将实施良种工程,形成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脱毒种薯扩繁和供给能力。以渭源、安定为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梯级扩繁的重点区域,加大对市旱农中心、渭源渭河源、爱兰公司等种薯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以脱毒苗和微型原原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为核心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供应体系,分层次、分区域建立马铃薯脱毒原种网室扩繁和一、二级原种生产基地。

  其次,提升加工水平,形成与产业规模相适应的加工能力。按照“抓大、扶中、限小”的原则,重点扶持万吨以上有规模、有效益、重环保的企业,适度扶持5000吨以上有前景的企业,限制发展1000-5000吨产品档次较低、污染较重的小企业,下决心关闭千吨以下高污染的小型加工企业。到2012年,定西市马铃薯精深加工能力稳定在35万吨左右,精淀粉实际生产量由现在的10万吨提高到15万吨以上,新增变性淀粉生产能力10万吨、薯条膨化食品等制品生产能力2万吨,全粉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

  再次,加大贮藏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与市场供求相配套的贮藏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标准、科学规划,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尊重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分等贮藏的要求,针对企业、大户和协会、农户三个层次的贮藏需求,严把贮藏技术关,改造提升现有仓储设施。到2012年,全市各类贮藏窖(库)稳定在90万眼(座)以上,总贮藏能力稳定在300万吨以上。

  此外,将健全流通网络,形成与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物流能力。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努力把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及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渭源会川4个农业部定点市场建成全国一流、功能齐全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在全市马铃薯主产区建成50个规模较大、功能较完善的中小型市场,每个市场配建2—3万吨的贮藏窖群,实际贮藏量达到100—150万吨,并使4个农业部定点市场信息联网。积极探索经纪人代理、竞价拍卖、电子统一结算和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建设跨区域的中介性马铃薯物流中心,尽快提高马铃薯物流能力,进一步提高该市马铃薯及其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来源:综合    责编:夏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