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图汇
十字路口 当前位置>>十字路口
东莞大退潮
   中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  10月15日,东莞樟木头镇合俊玩具厂以集团高层集体“蒸发”的形式宣布自己的倒闭,数千名被欠薪两个多月的工人走上街头,拉起横幅宣泄自己的愤怒。

  虽然贵为东莞最大的玩具加工企业,但对于合俊的覆亡,外界的反应已是无奈多于震惊。因为从2007年开始,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危机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而被称为“世界级加工厂”的东莞更是被卷入了这波工厂倒闭潮之中。

  自加工厂在当地滋生之日起,在东莞二十几年的岁月里,每天都在复制着这样的画面:各个生产车间里,不计其数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进行程式化的作业,远远望去,场面极其壮观。然而流水线上的每一位工人,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一旦分神,手指就有可能被高速运转的加工机器轧伤甚至斩断。

 “白手起家”的东莞,正是靠着这些工人们的双手,创造了以加工业做大城市的奇迹。如今,加工企业纷纷倒闭,曾经的辉煌徒留一声叹息,在光阴这个巨大的加工机器面前,这座城市也正在经历刻骨铭心的断指之痛。

  野蛮生长的草根城市

  “10多年前,从卫星地图上看广州和深圳之间还是一片空白,几年间在这片空白上就冒出了一座城市。”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如此感叹东莞的崛起。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还是一个农业地区,惟一拥有的就是在当时看来取之不尽的土地资源。恰在此时,在历史上就曾声名显赫的虎门镇第一个站出来吃了“螃蟹”,引进了当时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企业,就此掀开了东莞利用外资发展加工业的序幕。那几年,开办的企业几乎都是小作坊式的工厂,利用简陋的厂房,加工各种低档产品,前来投资的绝大部分也是香港、台湾的小商人,但就是靠这些小投资、小工厂,启动了东莞的工业经济。

  就这样,各类加工厂沿着空旷的地势如荒草般蔓延、渗透,逐春风而生根。就是依靠这样的燎原之势,东莞迅速驶入城市化的快车道,很快成为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的经济支柱。平民英雄的发家故事也层出不穷。许多当地人放弃了务农,他们在自家的土地上盖起小楼房租给外来企业做厂房或集体宿舍,自己则搬进了花园小区,甚至住进别墅区。当地也在东城出现了高档社区。到了2007年,东莞市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3元名列全国第一,将大名鼎鼎的深圳也甩在身后。

  有了财大气粗的资本,政府也开始考虑起了“脸面”的问题。各个镇都相继建起了自己的“CBD”、商业中心和星级酒店。几年来,东莞还相继出现了全国最大的五星级酒店、全亚洲屏幕最大的国际影城、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而东莞市政府大楼前的广场面积堪比天安门广场。

  “末路英雄”的内忧外患

  似乎一切都如此顺畅而又如此地顺理成章,东莞正沿着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飞奔。直至始于去年的加工贸易危机来袭,令东莞迷失于经济转型的困惑之中。

  据今年8月在虎门举办的一个中小企业升级转型论坛上给出的数字,今年1~7月东莞有不下2万家企业倒闭,平均一天就要倒100家。而这其中不乏当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不是说我们的品牌战略不行,而是说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时代,而我们自己还浑然不知呢。”对于东莞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为何如此不抗压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他看来,东莞的加工业处于世界整体产业链的最末端,在全球经济普遍出现危机的大环境下,东莞赖以为计的产业链断裂、对其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也就成为了一种宿命。

  而也正由于东莞的加工企业多为自发生长起来的,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政府也早已意识到其种种弊端与隐患,于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概念也被提了好几年。直至今日,整个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的呼声四起,东莞似乎已被逼入一个生死攸关的三岔路口。

  在繁荣的表象面前,许多现实都容易被掩盖。而当大潮退去后,才发现沙滩里埋藏着的尖锐的贝壳与碎石,极易将逐浪者的脚划伤。

  东莞是一个标准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据了90%的比例。而这座城市并没有带给外来者太多的归属感,宜居指数偏低也成为这座靠加工业发迹的城市的软肋。

  由于东莞聚集的多为低端的加工企业,致使当地的人员构成中,整体文化素质并不高。即使高楼林立的景象给人以活色声香之感,但细品之下,东莞给人的印象还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文化沙漠”。多数来此投资的外地老板,包括大量台商、港商,都会选择租住的方式,而不会在这里安家置业。缺少科技含量又让东莞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而对于那些加工厂的普通外来打工仔来说,由于工作、生活条件相对简陋,于他们而言,自己更是这座城市中的匆匆过客。

  “东莞还没有形成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白领阶层。”当地一位从事汽车销售的负责人指出。

  软环境上的缺失也是东莞难以跻身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原因。多年来,社会治安上的混乱一直使东莞广受诟病。在当地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果没有被抢,你就没有真正到过东莞。也难怪近年来东莞市政府为了甩掉这个坏名声,将打造“平安东莞”列入重点工程。

  将时光倒回到古时。在东莞还不叫“东莞”的时候,当地人就依靠遍地疯长的莞草,编织成草席贩卖为生,东莞也因此得名。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聪明务实的东莞人就这样在恶劣的环境中解决了生计问题,也为自己留住了希望。如今,创造了平民神话的东莞又在经历城市嬗变过程中的阵痛。我们有理由相信东莞能够依靠自身的智慧与能量破解这道难题,就像我们从不曾怀疑东莞人野草般顽强的生命力。(作者:张劲松 )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责编:陈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