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颗新星。改革开放以前,鄂尔多斯“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人穷文化低”,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今天的鄂尔多斯,已是沙漠深处营造的一块绿洲,循环经济中净化的一片塞北蓝天,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列车
典型案例科学发展的能源重市 当前位置>>典型案例科学发展的能源重市
产业升级 成为经济全能
   和整合小煤矿的思路相同,鄂尔多斯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大规划大发展的种子,让各种产业规模化发展,在鄂尔多斯更准确的说法是“产业化”,只要有可能,一切都去产业化,听到沙产业、草产业,你一定会诧异,治沙种草的生态建设能成为产业吗?在鄂尔多斯,这些都叫产业,并且真实的成为了产业,就连养羊也养成了羊产业。

    治沙是鄂尔多斯几代人共同的目标,如今沙丘上长满了沙柳、沙棘和各种灌木,很多企业家将心思放在了这些植物上面,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对沙柳的研究十分深入,在他承包的沙丘上长满一人多高的沙柳,沙柳必须每3年进行一次平茬。不平茬,沙柳就会枯死。如何让沙柳产生效益是赵永亮的一块心病,通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开创了沙柳造纸的先河,他兼并了一家造纸厂用农牧民“不待见”的灌木生产高档包装纸。2005年,项目投产,100万吨的沙柳找到了归宿。而乌审召则直接将每年平茬后的数万吨沙柳发了电,生特质发电项目在能源大市被广为传颂。沙柳的开发利用给当地农牧民增加了收益,并提高农民治沙的积极性,成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与生态和民生直接挂起钩来!

    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副局长贾继良自豪地说:“用工业化思维搞生态建设,发展林沙资源产业化,变被动治沙为主动治沙,这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

    在东胜区的沙棘产业,已经有6家投资上千万的企业组建了一个工业园区。鄂尔多斯的沙漠有很多是地球“癌症”———砒砂岩形成的。而被号称“高原圣果”的沙棘正是它的克星,沙棘加工企业在治沙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形成产业链条,生产沙棘调味品、沙棘保健品、沙棘化妆品等下游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到2009年,东胜就会建成一个拥有6个产业集群区、年加工沙棘10万吨的世界最大的沙棘工业园区,“鄂尔多斯将会成为世界沙棘之都”。

    鄂尔多斯不仅是沙棘之都,还是理所当然的羊绒之都,在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口号背后,是鄂尔多斯绒山羊的产业化支持,记者在敏盖村绒山羊基地发现了价值15万一头的山羊,和年收入40万元的牧户!这里正在全力打造“中华第一羊”的生产基地。

    副市长李世熔透露:“以产业形式规划的基地在鄂尔多斯有七八十个。”

    在鄂尔多斯,产业升级发生在方方面面,由于农业产业化的实施,鄂尔多斯粮食生产由2000年的13亿斤增长到去年的24亿斤。工业方面的产业生级更是如火如茶。以工业园区为单位,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的企业集群全面崛起,循环经济大行其道,汽车制造业、装备罅造业等全面兴起,以蒙西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园区、伊金霍洛乌兰木伦工业园为代表的各大基地各显身手,鄂尔多斯工业发展进入了全面升级阶段。

    副市长李世熔的办公室有一张全市整体工业布局图,一东一西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圈、一条线,分别叫“百公里经济圈”和“沿边工业带”,李称其是代表了鄂尔多斯产业化的最高境界的“大工业板块”,目的是整体推出一张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基地牌,与国际重化工基地一较高下。他坚信:不久,鄂尔多斯就能成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

    鄂尔多斯的今天已不再只靠能源矿产致富,而是全面发展,遍地开花,已形成各种业态共生共荣的局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鄂尔多斯让各业振兴,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全面发展!

  环境改善,鄂尔多斯开始持续发力

    八月金秋,进入鄂尔多斯是一种真正的享受,绿染沙丘,清风拂面,让人突然清静了许多,平和了许多。鄂尔多斯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整个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有48%的沙漠沙地、48%的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需要治理,经过治理,目前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到了75%,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了20%。自然环境的改善在鄂尔多斯是显著的,绿色植被覆盖了全境的丘陵沙地,从而使鄂尔多斯拥有全年325天的优良天气。

    这是鄂尔多斯人民几十年治沙造林的伟大业绩,也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环保意识的结果。

    刘埃林是蒙西的创办人,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循环经济最早的实践者。在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将浓烟恣意排向天空的同时,他开始了清洁生产的探索。

    采煤区堆积如山的废弃煤矸石,可以生产水泥、发电、造高岭土;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可以提取氧化铝;风积沙,可以生产水泥……废物利用之后,上下游一结合,一个闭合产业链形成了,整个园区竞然是零排放。

    当棋盘井开始叫停“五小”企业时,刘埃林已把蒙西建成一个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洁净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园。

    棋盘井大受启发。随着鄂尔多斯集团入驻以来,园区形成了煤、电、冶金、建材等四大产业,并不断延伸产业链,终于在2007年进入了自治区首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列。

    在鄂尔多斯,企业以浪费资源为耻,以变废为宝为荣,以排放污染为耻,以节能减排为荣,当地水利专家证实,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境内的728公里,没有一家企业向黄河排污。“黄河水在鄂尔多斯段竟然被净化了!”

    鄂尔多斯的硬环境变好的同时软环境也在变化,这里是一片投资的热土,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正在破土兴建的东胜区装备制造基地今年至少有10个50亿以上的装备制造项目落户,国内外大型企业到鄂尔多斯投资的有上百个,投资动辄亿元以上的一个个大型商业经营场所纷纷开工,超市、百货、步行街、MALL模式等各类商业形态应有尽有。鄂尔多斯是名符其实的“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另外,有一股来自民间的资本力量也在为打造开放的引资环境推波助澜。曾盛极一时的近千家民间金融组织,正在政府理性、积极地引导下,组织合法、规范的民间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此举会进一步增强民间资本的集聚力和参与力,必将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金融新势力。专家认为,被命名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的鄂尔多斯,已开始显现出资本等要素集聚的“洼地效应”。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鄂尔多斯极力将自已打造成投资乐土,创业乐土,生存乐土,不论是本土人才,还是外来的“凤凰”,都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乐土”。鄂尔多斯从人才流失的“荒漠”变成了涵养人才的“绵田”。蒙西、鄂绒、亿利、伊泰在北京上海武汉,分别有了自己达到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水准的研究中心,几千名包括院士、博士在内的人才团队,成为鄂尔多斯的“智力库”。

    当地领导自豪地说:“持续发展的强烈意识,最终让鄂尔多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经济的和谐。”

新华网2008年10月8日消息

来源:新华网    责编:赵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