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颗新星。改革开放以前,鄂尔多斯“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人穷文化低”,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今天的鄂尔多斯,已是沙漠深处营造的一块绿洲,循环经济中净化的一片塞北蓝天,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列车
典型案例科学发展的能源重市 当前位置>>典型案例科学发展的能源重市
理念革新 走出能源迷局
   当你第一脚踏进鄂尔多斯,就脱离不了煤的话题,已年近五旬的李贵良提起自已被整合的小煤矿时并不像想像的那样激越,他呵呵一笑:“现在省心多了,政府是对的,小的整成大的,才能把价格走上去,才更有竞争力。”像李贵良这样的小煤矿主在鄂尔多斯有上千户,到2007年,鄂尔多斯关闭淘汰小煤窑、小火电、小炼铁、小白灰2143座,淘汰落后产能3400万吨。小的关闭整合成大的,规模性开采才能出奇效,鄂尔多斯煤管局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自从整合以后,煤炭回采率由30%提高到70%以上,产量却由2679万吨增加到1.6亿吨,鄂尔多斯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

    一个好的理念在这里可以换来几个乃至几十个亿的产值,因为这里遍地是宝!鄂尔多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8.7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有70%的埋藏着煤碳资源,煤炭探明储量1244亿吨,约占全国的1/6。天然气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3,此外,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的储量也相当可观,每走一步都有成百上千元的资源被踩在脚下,怎样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成了鄂尔多斯历任领导必须思索的问题。

    资源可以换钱,可以提高GDP,但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在中国乃至世界由于能源枯竭而经济衰退的地区和城市也不在少数。鄂尔多斯市领导清醒的认识到每天上万辆运煤车换来的是钞票,但运出的却是能源,钞票可以再生,而能源不可复得,目前已动用煤炭储量约60亿吨而生产的原煤却只有6亿吨。几亿吨原煤可以让鄂尔多斯人富裕一时却不能让这个地方获得长远发展,产能和回采率的提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鄂尔多斯长远发展的问题。2000年后,鄂尔多斯汇聚了一种统一的声音:“延长产业链,大搞深加工,让煤炭的价值最大化!”能源大市鄂多斯从此开始了一场能源利用的革命!

    理念的变革带来的是生产方式的转型,“不能只靠卖煤度日。要搞深加工,让煤炭的价值最大化。”成了每一个煤碳企业的理念,也成了每个企业的行为,已过花甲之年的“煤炭大王”张双旺说:“把卖原煤转到卖石油上来,是我老张后半生唯一的心愿。”在准格尔旗大路,他已经搞了6年的全国第一个煤间接液化项目已见成效。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也于建立之初就着手于煤制天然气项目。同样追梦的还有伊化集团董事长戴连荣,在天然气富集的乌审旗,一个100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制甲醇项目已投产一年。戴连荣雄心勃勃:“打开甲醇未来想象的空间。向二甲醚、烯烃做下去,替代部分石油化工,形成天然气完整的产业链。”

    企业纷纷转向资源深加工,政府也加紧了产业基地的规划步伐。并发布硬条文:“重化工项目不入园区不建。”有煤炭专家已看到了鄂尔多斯的潜力,称:这里将是世界煤化工最好的区域。

    伊泰的大路煤化工园区,汇集了十几个煤炭深加工企业。戴连荣的天然气甲醇项目所在地,现在是乌审召化工园区。乌审旗提出“打造500万吨级天然气化工基地”。

    鄂尔多斯走出了能源单一转换的局限,突破了能源换发展的迷局,现在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直至煤变气、煤转油应有尽有,每一次产业链的延伸,都带来几倍、甚至于十几倍的效益。正因如此,鄂尔多斯于近几来实现了突发猛进的发展,正在成为一个产业跨越式升级,产业链条无限延伸的大工地,这是真正的生机和活力。15年前,财政收入只有1个亿,现在已达到200亿;全市8个旗县有3个进入全国百强县,5个进入西部百强县。

新华网2008年10月8日消息

来源:新华网    责编:赵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