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其他节日 |
中广网 07月07日 16:47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回族除了过三大节日外,回族聚居区的穆斯林还过法图麦节、阿舒拉节、登霄节等。 (一)法图麦节 回族的法图麦节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敛钱粮,选择一个住宅宽敞的回民家里,架几个特大铁锅,熬几大锅杂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请阿訇念经祈祷并赞颂圣女的事迹,回民也叫“女圣纪”,之后,让全“坊”的男女老少一起来吃。这杂豆粥是用黄米、小米、大米、扁豆、豌豆、绿豆、大豆等十几种豆类加肉丁和葱、姜、盐等各种调料熬成的一种稀粥。 回民吃这种杂豆粥是有来历的。传说很早以前,法图麦的丈夫阿里带兵打仗已三天三夜没东西吃了,兵荒马乱,为安抚人心,法图麦到河边拣了一衣襟各式各样的小花石头,拿回来淘洗了两遍就下到锅里煮,在人们正闹着要吃饭时,法图麦说米已下锅,正在这时锅里喷出豆味。法图麦打开锅一看,那各样石头变成了小花豆,香味扑鼻。阿里高兴地说,今天弟兄们放开肚皮吃吧。士兵们每人吃四五碗,边吃边赞扬法图麦的功绩。有的吃饱了还撑着吃,结果一个穆斯林弟兄因吃得太多“无常”了,阿里当众宣布,今天吃饭“无常”的真主不降罪。 为了纪念法图麦的这一传奇行动,表示对她的尊敬,至今回民当中仍保留着吃杂豆粥的习俗。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晚上不在家吃饭,专门去吃杂豆粥,吃时凑钱凑粮一起做着吃,请人、送人吃,大家尽情地吃,直到把肚皮撑圆。所以,现在回回把这一天叫妈妈会,也叫法图麦节或姑太节。 (二)阿舒拉节 在伊斯兰教历正月十日举行。阿舒拉源出希伯来文,意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来历一月十日。相传该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还传说这一天安拉创造了人、天堂和火狱等,因此,把这一天看做神圣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赛因因在该日被倭马亚王朝所杀,所以这一天又成为什叶派纪念侯赛因的哀悼日,后来发展为阿舒拉节。 我国回族伊斯兰教的格迪目派的穆斯林过阿舒拉节。节日这天,用各种豆类熬粥,回民把这种饭叫阿舒拉饭。 为什么要吃阿舒拉饭呢?传说在远古时期,真主派了一位能言善辩,处事稳重,胸怀坦荡,有能力、有耐性的先知怒哈去劝说崇拜偶像的人。怒哈和颜悦色,千方百计地宣传真主的信条,一部分人被说服接受了他宣传的信条,而另一部分地位较高的人不但不听他的劝说,还讥笑他。怒哈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祈求真主不要在人世间留这些人。真主听了怒哈的话,向他默示,尽快制造方舟,怒哈就到一个偏僻安静的地方自己制造了船,带着那些归信安拉的人登舟,并在世界上各种动物和禽类中各选一对载在船上。怒哈一行刚驶船离岸,天上的水门便大开,飞流直下,地下的泉水喷涌,一时间洪水漫世,那些不信真主的人全都丧命。最后天上的水门渐渐闭合了,大地吸收了洪水,怒哈的方舟落到了朱迪山上。 船上的人在山上等了三天三夜,找不到吃的,人们忍不住饥饿,乱喊乱叫。怒哈到山下拣了各种各样的豆子下锅煮着吃,结果几把杂豆煮了一大锅,救了不少人的命,也救了怒哈圣人的命。 现在,我国回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仍保留着吃杂豆粥的习俗,回民管它叫忆苦思甜饭。 (三)登霄节 登霄节不是所有的回民都过,主要是一些笃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参加。登霄,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为“阶梯”。 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訇讲“瓦尔兹”。 相传,穆罕默德圣人在52岁时,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一年(公元621年)七月二十七日夜晚,为了躲避一些反对派的攻击和谋害,而到他妹妹温母哈尼家中暂时隐蔽。就在这天晚上,真主命令折不里勒天仙牵上仙马来接穆罕默德。穆圣在折不里勒的陪伴下,乘天马从麦加到耶路撒冷,虽然路途遥远,可一刹那就到达了。穆圣从耶路撒冷登霄,登到第六层时,会见了穆撒圣人,穆撤让穆罕默德向真主礼一拜,而他礼了三拜,现在回族穆斯林遵圣行,把这三拜作为“副天命”。穆圣又遨游到第七层时,见到了“天堂”、“火狱’’等,返回到第六层时,又遇见了穆撒,穆罕默德告知真主说今后日礼五十次拜作为天命。穆撒听后说,这样穆斯林没那么多时间,可能承受不了,穆罕默德也感到这样做确实受不了,就连续九次求真主减少拜数,直至减到一日五次礼拜,黎明穆罕默德重返麦加。这就是一日五次礼拜的由来。据回族学者讲,这五次礼拜都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定的,都必须是中心拜,过早过迟都不合适。一般说晨礼是晚夕与白昼之中心,晌礼是一日之中心,晡礼是一日五次礼拜之中心,昏礼是白昼与夜晚之中心,宵礼是夜晚之中心。 现在回族纪念登霄节,除了礼拜、祈祷外,阿訇还要着重宣讲穆罕默德登霄的意义、情景,讲述真主对穆圣的特别恩赐,讲述穆斯林都要以穆圣的言行为镜子,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
|
|
来源:SRC-504030266 责编:刘淑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