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孙莹)北京残奥会即将落下帷幕,赛时城市运行保障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今天(16日)在主新闻中心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残奥会期间,18个竞赛场馆、7个独立训练场馆和8个重要设施运转正常。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残奥会新闻发言人刘志告诉记者,残奥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市场供应安全稳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医疗服务方便快捷。
共接待各类患者6740人次,其中运动员就诊2030人次,残奥会定点医院累计接诊残奥会注册人员644人。轮椅假肢维修中心,共接待维修1576人次,有利地保证了残奥会赛事的正常开展。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周正宇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的公共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地面公交在整个赛会期间,运送的乘客最高峰日突破了1510万人次,地铁突破492万人次,出租车达到了270万人次。
周正宇说,公交地铁在赛会期间,运送残障人士4万人次,各种无障碍设施、地铁的三条新线,公交的新车、新线,都将为未来北京交通增加新的能量和活力,公交出行、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164万4千多名各类志愿者全面投入残奥会志愿者服务,得到了残疾人奥林匹克大家庭、观众、游客及媒体的广泛好评。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吕争鸣认为,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北京乃至全全国,树立了一个新的残疾人观。
没有能力残缺的人只有能力不同的人,没有残疾的人,只有残疾的社会,而人是可以改变这个社会的。通过残奥会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特困群体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