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 被罗格称作“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闭幕18天之后,“同样精彩”的残奥会也于17日落幕。各个场馆尤其是“鸟巢”和“水立方”的人气,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奥运和残奥的极大热情,有关空气质量的炒作早已经“烟消云散”。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以切实的行动兑现了自己作出的各项承诺。
运动场上骄人的成绩和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北京正式进入了“后奥运”时代。然而,外界继续关注着奥运会后的北京和中国。
两个奥运期间,北京在各方面向世界交出的答卷是“让人满意的”。因为有了单双号的限制,北京的街道一下子“宽阔”了许多,堵车大大减少。
当奥运盛会结束后,北京的交通拥堵是否重新困扰百姓的出行,奥运期间的良好服务能否继续惠及市民等等,所有这些都成了外界和当地公众在“后奥运”时代最关心的事情。
为保持交通顺畅,奥运会后,机动车限行还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不过不是针对普通市民,而首先是针对庞大的行政机关。北京市政府规定,北京市除特殊公务车外,公务车将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北京市在最新一期的政府公报中说,政府将倡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每周少开一天车,更多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雄心勃勃的公共交通发展计划,将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有着16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

资料图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2015年)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介绍,奥运之后,北京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将继续增加。北京地铁线路目前已达8条线路共200公里,2015年将发展到19条线路561公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现在的35%左右提高到45%。
近年来,北京一直采取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曾表示,实行公交低票价政策并不是权宜之计。北京在奥运之后也将继续实行低票价政策,即一半以上的公交线路乘坐一次只需2角或4角钱。地铁全网票价统一为2元。
针对环保问题,北京市环保局表示,奥运之后将采取多项措施继续确保空气质量。奥运会期间停工、限产的重污染企业,必须要解决排污问题后才能恢复生产。北京还将提高建筑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并动员公众,参与监督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
为兑现已经作出的承诺,“后奥运”时代延续或新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对工地进行绿化、垃圾填埋转向无害化焚烧、极端天气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等等。
能否做好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是外界另一项重要关切的内容。常规的场租、广告费和门票将是体育场馆的重要收入来源。现在国家体育馆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已经可以看到科勒卫浴、中国网通、搜狐、拜尔医药等赞助商的名字。北京国安足球队已将国家体育场定为主场,将在赛后进驻。
北京市旅游局局长张慧光介绍,奥运后,“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将规划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整个奥运中心区将形成一座集赛事、休闲、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奥林匹克主题公园。

9月3日,一名轮椅运动员在他人的帮助下通过伸缩过桥上车。
北京残奥会为参赛的运动员提供了无障碍交通服务,残奥专用大巴上设有轮椅专用席位,配备固定轮卡,安装自动伸缩过桥、安全带等,让运动员真正实现了无障碍出行。据了解,参加本届残奥会的近4000名运动员中约有1900名轮椅运动员。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在残奥会的推动下,北京正在努力变成一座“无障碍之城”:从街道到商场,从机场到酒店,从景点到场馆,从公交到地铁,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残疾人出行会更方便。
据统计,北京目前运营的八条地铁线中配备了140部直升电梯和120部升降平台,保证轮椅残疾人通行的要求。由70辆轮椅可以直接进入车厢的出租车组成的温馨车队,16条残奥无障碍公交专线,2835辆低底盘无障碍大巴,都已经投入城市交通运行中。
与此同时,全市5000多户残疾人家庭和1500多个住宅小区完成了无障碍改造,医院、商场、影剧院、政府等公共场所也都实现了无障碍通行,而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都是在注重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完成了无障碍改造。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残奥会新闻发言人刘志9月16日说,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是长期的和一贯的,而且有制度保障。不仅在残奥会期间,对整个残疾人的设施、道路提供具体保障,在残奥会以后,这些设施也将长期固定保持下去,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制度,把现有的关爱残疾人的氛围作为长效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