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残奥会新闻
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前夕: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中广网    2008-09-1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9月14日,恰逢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轮明月从“鸟巢”后升起。 当日,北京残奥会田径项目比赛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继续进行。 新华社记者刘力航摄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从奥运赛场到残奥赛场,全世界的运动员,无论残健,共同铸就精彩绝伦的奥林匹克“北京篇章”

    这是北京奥运会的精彩瞬间--马拉松游泳比赛中,失去左小腿的南非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与健全运动员同场竞技,在25位选手中取得了第16名的成绩。

    这是北京残奥会的动人时刻--纳塔莉·杜托伊特在女子100米蝶泳S9级和女子100米自由泳S9级等比赛中五次夺魁。

    “独腿女飞鱼”连接着两个奥运,也展示着两个奥运的精彩。无论是健全运动员还是残疾人运动员,都在追求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梦想。

    奥运会上,精彩无限――“飞人”博尔特以9秒69轻取男子100米金牌;“飞鱼”菲尔普斯勇夺8块金牌,创造了一届奥运会个人获得金牌数的新纪录……刷新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北京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奏响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乐章。

    残奥会上,同样精彩无限――在男子T44级100米决赛中,“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在起跑失误的情况下竟然后来居上,惊险夺冠;瑞典残疾人射击选手乔纳斯·雅各布森获得男子气步枪冠军的成绩与奥运会冠军、印度“神枪”宾德拉一环不差……

    9月7日,残奥会开赛当天,就有18项世界纪录被刷新;次日,“水立方”里有14人次打破11项世界纪录,“鸟巢”中也有14个级别出现了超世界纪录的成绩……残奥会上,世界纪录成了“易碎品”。

    谈起优秀运动员频频打破纪录,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表示,这是因为在中国举办本届赛事的缘故。

    “这是一届非常了不起的残奥会。”他说,“和奥运会一样,残奥会也代表着世界顶级体育竞技水平。”

    观众的现场感受最有说服力――“比赛的精彩程度竟然超乎想像,比赛节奏很快,队员竞技水平之高令人诧异。”新华网友“Cin”在现场观看女子轮椅篮球比赛后说。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精彩的“内容”各有不同――

    奥运会上,人们更多地感受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意义;残奥会上,除了“更快、更高、更强”之外,人们感受更多的是生命的顽强和不屈,残疾人用不完美的身躯实践着“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理念。“只要站在了跑道上,他们就已经获得了人生的金牌。”

    两个奥运,观众的表现同样精彩――

    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残奥会,票都销售一空,残奥会甚至还多次追加售票;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残奥会,观众的加油声和掌声无私地送给每一个在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一次次人浪,一次次呐喊,观众们用自己的方式向运动员们表达着感动和敬意。

    残奥会的精彩之处,更多地体现在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尊重上:从场馆设施到志愿者服务,处处考虑残疾运动员和残疾人士的特殊需求;观赛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观众更加注意观赛礼仪,如盲人足球比赛时,赛场内一片寂静,因为运动员们要靠“听”来踢球……

    看到那么多观众,听到那么响亮的喝彩,习惯了“寂寞”的立陶宛坐式排球姑娘们一开场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七人制足球赛第一轮比赛中,伊朗队取胜后竟然跪谢现场观众;瑞典男子轮椅篮球队在获胜后打出“谢谢!中国!”的横幅。

    “太震撼了!两个奥运会,你都会发现一种非比寻常的力量和震撼,都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尊严。所有的运动员都是明星,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感动的美丽。”带着8岁的儿子,刚从“水立方”看完残奥会游泳比赛的观众包建军兴奋地说。

 9月9日,南非选手皮斯托瑞斯(左)在比赛中冲向终点。当日,在国家体育场进行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男子100米T44级决赛中,有“刀锋战士”之称的南非著名残疾人运动员皮斯托瑞斯以11秒17的成绩夺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李文摄

同场竞技的老少枪手:9月9日,66岁的莉比·科斯马拉(右)和17岁的丹妮尔·方在北京残奥会R8女子50米运动步枪3×20-SH1资格赛结束后合影。新华社记者任勇摄

    别样奥运,同样精彩。精神之光、人性之光在奥运赛场内外闪耀,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共同口号。

    同属一个世界,共圆美好梦想――这是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共同追求。

    为了共同的梦想,无论是健全运动员还是残疾运动员,都在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竞技场上,闪烁着精神之光、人性之光。

    顽强不屈、勇于拼搏的精神在赛场上闪耀――

    奥运会上,杜丽在卫冕失利的情况下并没有倒下,而是继续拼搏,以创奥运会纪录的成绩站在了女子步枪三姿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韩国选手李培永第一次挺举就腿部受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忍痛继续走上举重台……

    残奥会上,失去双手的德国骑手贝蒂娜·艾斯特尔靠牙齿紧咬缰绳,与坐骑漂亮地演出了一场撼动人心的“舞蹈”,场内掌声如潮。她只是残奥会上4000多位运动员的代表,所有运动员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顽强拼搏”,什么叫“坚强不屈”。

    团结友爱、共求进步的精神在赛场上闪耀――

    奥运会上,当美国选手埃蒙斯射失最后一枪、痛失金牌时,幸运夺冠的中国选手邱健上前拥抱,表示安慰。而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女子气手枪选手的相拥相吻、俄格两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员的微笑拥抱,更是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瞬间。

    残奥会上,女子200米T44级的决赛中,法国选手菲尔虽然被摔倒在地的美国名将霍姆斯绊倒,却没有埋怨和责怪,反而是第一时间安慰情绪低落的霍姆斯并献上热情的拥抱。残奥会上类似的画面还有许许多多。在这里,比赛成绩不再重要,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和追求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共同在竞技场上得到升华。

    从竞赛场地一次次响起的生日歌,到一幕幕拼搏的场景和感人的画面,残奥会上所迸发的人性光辉,和奥运会无数动人场景一样,让我们加深了对“人”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精神之光和人性之光,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奥运会赛场上有着太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有成功有失意,有顽强有感动,而这正是奥林匹克的精神。”孟加拉国《每日星报》一篇文章指出,这是“一场着实令人难忘的盛会”。

    “残奥会注定是充盈生命感动、缔造动人奇迹的盛会;是彰显自强不息、坚韧不屈精神的盛会;是体现人性光辉、表现人文情怀的盛会。”中国网民“晚风拂襟”这样认为。

    …… ……

来源:京华时报    责编: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