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的四川北川,寒冷的冬日因为传出的好消息而变得分外温暖:最后一批12户受灾群众全部搬进了过度安置房中,从此告别了伴随他们两个月之久的帐篷,能够温暖、安全的度过灾后的第一个冬天。同时,这也意味着北川先遭受“5.12”特大地震、后遭受“9.24”洪灾而不得不重新住进帐篷的549户、8000多名受灾群众,已经全部撤出帐篷。
在擂鼓镇坪上村的一个安置房中,受灾群众段国华正在忙活着铺床、打扫卫生,鲜艳的印花棉被、五颜六色的棉衣,使他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新家”显的十分温馨,他脸上洋溢的笑容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类似这样的消息自汶川地震发生后,就不断地从全国各地传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和医疗卫生团体在震后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由无数普通民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快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奥运冠军、演艺明星纷纷来到受灾地区慰问受灾群众;教授学者不顾生命安危给受灾群众带来心理上的抚慰;全国各地捐款捐物支援受灾地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整个中华民族展现出的是惊人的团结和互助,而曾经被很多社会舆论批评是“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一辈在面对灾难时所显示出的精神和力量更成为了灾后所有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5·12”地震发生后,以追求个性自由而备受青少年追捧的“80后”作家韩寒,第一时间带着救灾物资、开车赶赴灾区;几乎同一时间,另一位年轻的新锐作家张悦然,也进入北川县城,其中一半的路都是徒步进行的;在美国读大三的“80后”李赛,也闻讯立即飞回中国,背着几大包救灾物资抵达受灾中心。
“要做敢于担当的一代!”5月30日,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两名大学生通过新华网发出了致全国大学生的公开信,倡议大学生要自立、自信、自强。信中说,青年和大学群体在地震灾害中经受了人生最严峻的考验,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独立、无私、勇敢的青春形象。这封信在各大网站、论坛中广泛传播,引起了“80后”网民的热烈回应。
“他们团结一心,不是因为国家下了命令,而是他们想帮忙,想为国家承担责任。”德国《新德意志报》的记者不禁感叹。
5月底,年逾七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做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时,说“80后”在地震灾害中的表现令他动容,甚至还为现场的“80后”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你们绝不是‘垮掉的一代’!”
……
半年以来,灾区的重建一直是全国人民所关注的焦点,那么,就让我们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再次走进地震灾区,走进那些地震中受到伤害的人们。
基础设施重建:高投入、高效率重建新家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5日会同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7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用规划,涉及土地利用、市场服务体系、生态修复、农村建设、城镇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城乡住房建设。
这7部规划明确了灾后恢复重建所需临时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规模,以及土地整理复垦的任务和要求等。
据相关新闻报道,我国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把灾区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
另外,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7日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指出,汶川地区恢复重建的交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民航)、通信(通信、邮政)、能源(电网、电源、煤矿、油气)和水利等四个方面基础设施将耗时3年,估算总投资1670亿元。 这项由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规划涉及四川、甘肃、陕西三省51个严重受灾县市区。据了解,这些规划实施后,预计可以使灾区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在国家加大对灾区经济扶持力度的同时,落实各项规划的各地区各部门同样也在以满腔的热忱和最高的效率投入到帮助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来。截至11月12日,四川省已完成城镇永久性住房3.9万套(户),已加固9.2万套(户)。四川省还提出了在两年恢复重建期内,灾区各级政府要投资收购和新建、改建、配建廉租住房5万套,力争2009年基本完成灾区民众家家有房住的目标。12月19日,映秀湾水电发电总厂映秀湾电站3号机组正式并入四川电网运行。这座几乎被震毁的水电站,经过7个月抢修,提前实现首台机组年底恢复发电的目标,创下了同等发电机组在经历特大自然灾害后,当年恢复、当年投产的纪录。同时,该厂第二台、第三台机组也将于明年6月全部恢复发电。广东省水利厅相关人员表示,将确保在三年对口支援灾区水利重建的工作中,每年都有水利项目建设完成……高效率高质量的各项灾后重建工程为灾区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也为灾区人民带来了重建家园的希望。
温暖冬衣:暖身更暖心
12月26日,“恒爱行动”--爱心父母为地震灾区儿童编织爱心毛衣捐赠仪式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12月23日,成都军区驻川某旅支援灾区运输的第一批红砖运抵重灾区绵阳;12月初,四川省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所需御寒物资已基本筹集到位,后续生活救助政策全面启动,截至十二月三日,四川全省共筹集棉被三百九十万床、棉衣裤四百五十一万件、电热毯三十二万床、取暖器十三点九万件,目前已发放到受灾及困难民众手中……全国各地援助灾区的物品源源不断抵达灾区。
其实,早在立冬之前,一车车御寒衣被就翻越千山万水,陆续到达各个灾区。
11月5日,雨后初晴。一列货车满载着福建省各地群众捐献的棉衣棉被,停在彭州市火车站内。这一天,到达彭州火车站的御寒物资就有20个车皮,更多的棉衣被还在源源不断运达。这一天,剑阁县江石乡江石村二组75岁的陈少珍接过黑龙江省援建人员送上的棉衣、棉被,激动得一连说了几个好。老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0月下旬,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就已启动“暖冬计划”。
更早的是在9月初,广东省援建方就明确提出“暖冬计划”。如今广东对口支援的汶川县,人人有棉衣被,家家有电热毯,户户有烤火炉。
对口援建省市大力开展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攻坚月活动,募集调运和储备粮食、冬衣、棉被、食用油等过冬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冬有房住、冬有衣穿、冬有饭吃、冬有水喝。
据统计,我省灾区和贫困地区需御寒衣被救助360余万人,需棉被360万床、棉衣裤360万套(件)和一部分取暖用品。“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所有人的温度加起来,就会凝聚成太阳!”为运送过冬物资已三赴灾区的网友“冬天里的一把火”在他的博客里写道。
12月5日下午,青川中学板房会议室见证了浙江嘉兴两位残疾人的大爱。嘉兴高速公路交警支队残疾民警占立明的5000元助学捐赠,桐乡市聋哑业余自行车运动员张正明的爱心衣物和他骑行千里的爱心旅程,在这里圆满交汇。5000元,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给占立明的慰问金,占立明想到的却是灾区的学生们。
在河北国欣棉被厂,工人加班加点,为灾区群众赶制加厚棉被;在北京市街头,市民排起长队,等待捐献棉衣被;在江西赣州,在吉林长春,许多“爱心妈妈”亲手编织毛衣,精选毛线、细挑花样,尽量让每件毛衣不同样,让灾区孩子也能穿出自己的特点。
在重庆、山西、湖南、湖北、香港、澳门,企业在募捐,社区居民做起志愿者,民间组织、网站论坛纷纷发起向灾区献爱心的号召。
四川省内也在行动。为确保灾区和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全省各级财政加大御寒物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21590万元,共采购棉被71.73万床、棉衣裤21.2万套、取暖用品31.5万床(台)。
在党中央提出“送温暖、献爱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中,截至12月20日,四川省共接收捐赠和采购棉被399.1万床、棉衣裤490.2万件(套)、捐赠衣服431.9万件、取暖用品45.8万件(个)、烤火炉1.9万台。
全国援助:“暖冬行动”全面展开
11月7日,立冬。都江堰市胥家镇实新村,上海市援建都江堰市社会综合福利院的工地上,施工正紧张进行。同一天,安县人民医院重建工程现场,辽宁金帝二建公司总经理杨建明不停指挥着施工。
对于援建者而言,立冬这个时间节点,成了“快些、更快些”的无形“动员令”。援建者们都憋着一股劲,与冬天赛跑。居民永久性住房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的“第一锹土”被火热掀开。
12月15日,在北川县白什乡,山东省德州市援建的全乡永久性住房建设2008年目标任务全部完成,121户重建户搬进新家,692户维修加固农房也全部竣工。
江西省把帮助灾区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派出120位专家,对小金县受震房屋进行现场鉴定,划拨602万元维修加固补助经费,现已全面完成危房加固工作。
受援地也不等不靠。政府出政策和资金,群众发动“民间智慧”,援建省市找后援,采取加固、加厚、搪泥、铺油毡或彩条布、筑土墙、围草帘子等措施,增强自建简易过渡房的防风、防漏、保暖、御寒能力。不断完善活动板房配套设施,确保居民取暖用电安全,确保灾区群众度过一个温暖安全祥和的冬天。
这里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北京市对口什邡援建前方指挥部办公室干部张志良刚领了结婚证,喜酒还没来得及办;规划设计部工作人员王栋的爱人刚刚怀孕……他们都一头扎到了什邡,忍受着对妻儿的思念和水土不服的考验。从福建厦门来彭州市龙门山镇挂职的镇党委副书记周兴寿,已习惯了龙门山深处的寒风冷雨。
捐赠管理:不让爱心“打折”
10月30日,蒙蒙细雨中,3批次87节车皮捐赠物资送达什邡市红白镇,车上是92万余套棉被和床上用品。红白镇是什邡市最远的乡镇之一。冬季雨雪天气长,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村民们自发排队从工作人员手中领过一件件爱心棉衣。
60多岁的村民赵发勤接过棉衣时,当场就穿了起来:“看看合不合适?”他向身旁其他村民说道。“你穿上年轻10岁了。”不知是谁叫了一声。村民们大笑起来。
“为了以最快速度将棉衣被发放到群众手中,什邡市民政部门预先制定发放方案,做好协调、服务和监督。”什邡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这批御寒物资3-4天内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据介绍,在御寒物资的发放上,我省民政部门按照高寒地区和边远山区优先安排、其它地区不留死角的要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重点发放”的原则,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阿坝州6个地震重灾市州以及遇难者家庭、重伤残家庭、居住在临时过渡房家庭、低保家庭、五保对象、农村特困家庭老人、儿童和伤残人员作为御寒物资发放重点。同时,在省级采购的御寒物资中调剂1万床棉被、1万套学生装解决绵竹、什邡、北川、安县、平武、青川、汶川、茂县、剑阁、汉源等10个极重灾县市初高中寄宿制困难学生御寒过冬问题。
按照“公开化操作”、“信息化管理”、“社会化发放”的要求,我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捐赠款物申请、审批、发放等相关制度,做到每个环节有据可依。严格坚持“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具体分配方案,由物资分配组根据各地上报需求信息提出分配方案,大宗物资分配必须经省民政厅党组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分配方案。所有捐赠救灾物资一律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形成层级监督制度,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深入重灾区督促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