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主办的2008广播发展论坛今天(12月16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广播网将全程图文视频直播。[09:00]

[赵铁骑]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主办的“2008广播发展论坛”今天在这里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先生;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先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先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先生;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还有:国家广电总局各司局、相关单位的领导,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各成员台负责人;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台及计划单列市、部分省会城市广播电台的台长等;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台领导和各中心、频率单位负责人。
    在此,我代表本次大会的主办方,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首先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先生致辞。[9:07]

[王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08广播发展论坛今天开幕了,我代表本次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前来出席2008广播发展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海内外嘉宾以及广播界的同行、同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致力于全国广播合作和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的各位同仁以及给予中央台各项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来宾、朋友们,由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并主办的广播发展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论坛增进了各方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友谊,深化了交流与合作,在广播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今年的论坛也就是第六届论坛,我们又把全国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纳入其中,使得会议的规模和规格都创下了历届之最。年终岁尾是大家最为繁忙的时候,海外的来宾马上也要欢度圣诞节,在这样一个时刻大家聚会北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太华部长所说的,在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广播同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去年12月2日,我们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那次会议本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联合互利为原则,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原则,以“强化纽带、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座谈。具体务实地探讨2008年北京奥运的报道合作,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广播电台间的全方位合作,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手搭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中国广播平台,自觉、主动、共同推动中国广播的大发展大繁荣。会议确立了合作的三大原则,即“平等的原则”、“互利的原则”和“有利于中国广播发展的原则”。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就是:合作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合作发展是广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媒体市场竞争的战略选择;合作发展是广播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的现实路径。同时,达成了在适当时候建立中国广播联盟的意向。今年,我们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奥运火炬传递、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开闭幕式和赛事阶段的报道实践中充分体现出联合的优势,也亲身体验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今年1月22号,中央台发起全国140家广播电台共同组成“全国奥运广播联盟”。作为持权转播商,中央台在奥运新闻报道史上首次以公益形式组织同业共享奥运赛事转播、报道权,成为中国广播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行动。实现了内容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传播效益最大化。火炬传递直播自3月24号至8月8号,持续120天,征程13万公里、跨越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个城市,中央台与境内外一百多家电台密切合作,联手同步直播,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全程直播的新纪录。
    奥运会期间,32家联盟成员台的采编播人员进驻中央台奥运广播联盟报道中心,第一时间报道奥运盛况。据不完全统计,16家联盟台使用40路赛事信号,直播比赛达1000多场次。32家联盟台从报道中心发回大量报道,平均每台每天的供稿量达100分钟。独特的报道资源使联盟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优势。
    在这次发展论坛上,我们希望继续深化和固化这种合作,以全国奥运广播联盟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就构建重大宣传和常态互动机制进行交流,并对建立中国广播联盟,搭建全国广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等事项,进行实质性研讨,寻求共识。
    各位来宾、朋友们,与2008广播发展论坛同步举行的还有全球华语广播会议,来自海内外20多家华语广播机构的同仁将参加这次会议。早在2004年召开的全球华语广播会议上大家就签订了《全球华语广播协作倡议书》,正式建立了全球华语广播网,启动了全球华语广播的交流协作,扩大了全球华语广播的影响。全球华语广播网成立后,在海内外华语广播机构的共同参与下,制作播出了《海天相连——行进中的中国与世界》特别节目。成功推出了全球华语广播72小时大联播。大联播覆盖全球15亿人口,影响之广,意义之大,效果之好,无疑在全球华语广播合作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8月8号,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各华语广播机构在以往良好协作的基础上,共同推出了10个半小时直播节目《和谐神州奥运来》,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每天一小时的《全球华语广播网》节目,作为华语广播的合作平台,在中央台播出运行良好。
    今年的全球华语广播会议,我们要在原有合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华语广播节目奖项的设立问题上,进行实质性的探讨,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加有效地推进全球华语广播的交流与协作。
    各位来宾、朋友们:广播作为重要的舆论阵地,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行业和基础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联合、集合、聚合、竞合、融合是现代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谁也无法独善身;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孕育着机制体制的革命性变革。中国古老的典籍《周易》中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变则通,通则久,我相信,2008广播发展论坛将会在中国广播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中国广播和华语广播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衷心祝愿本届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朋友们在北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9:18]

[赵铁骑]感谢王求台长的致辞。下面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先生致辞。[9:19]

[王庚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2008广播发展论坛,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了。这是广播界的年度交流盛会,也是日益成为国际广播同仁共话发展的广阔舞台。在此,我谨代表这次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来宾、各位同仁的光临,表示诚挚欢迎!向近年来对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广播发展论坛自2003年开办以来,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邀请全国各级广播电台和海外华语广播机构,围绕广播媒体发展,深入交流探讨,谋求协作共赢,在打造全球华语广播协作发展大平台,推进中国与世界广播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提升华语广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等方面,正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目前使用53种语言开展对外传播,拥有丰富的华语节目资源、多彩的节目形式和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拥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传播手段。目前,我们正在根据中央关于“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战略目标,发挥多语种多媒体优势,努力建设以无线广播为基础,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现代、国际、综合传播体系,努力打造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传播媒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是我们使用中华民族的母语,向世界各地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国驻各国使领馆人员、中国驻外机构人员、留学人员、新移民及懂汉语和正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士,传递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早在1995年,华语环球广播便启动了与中国内地各地方台重要的业务合作项目。通过华语台的对外广播平台,中国内地的近40家地方台,每天播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地方特色的节目。近年来,华语环球广播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活力,规模日渐扩大的同时,节目质量显著提高,海外落地形式不断创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华语环球广播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与全球广播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是密不可分的。华语环球广播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定期与境外主流华语广播机构联合制作节目,联手全球华文媒体,在各项重大活动中,为世界华人带去多彩的信息资讯,真正形成了传播合力,大大提升了传播实效。这些都为进一步促进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化全球范围内的华语广播协作,既是我们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责所在,也是服务全球华语广播的责任所系。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潮流、高新技术的进步、媒体形态的竞争、新兴媒体的涌现,广播的发展,正在开拓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开放、合作、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业内有识之士的普遍共识,成为广播壮大自身最重要的法宝。近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坚持开放办台、改革立台、创新强台、人才兴台理念,加快对外合作步伐,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新型媒体建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我们愿意和兄弟媒体一起,与世界各地的广播同仁一道,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涵,为开创广播业崭新的未来,为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广播大外宣格局,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希望大家就增强华语广播节目影响力的对策与经验,健全信息共享互通机制,推进节目协作和人员交流,建立新媒体发展与合作机制,建立突发新闻事件的迅速联动,形成全球华语广播网节目互动的长效机制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使全球华语广播的协作更趋深入务实,使全球广播特别是全球华语广播的合作空间不断拓宽。
    衷心祝愿本届论坛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宾朋在北京期间身心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9:25]

[赵铁骑]感谢王庚年台长的致辞。下面请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先生讲话。[9:26]

[胡占凡]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初冬时节,2008广播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全球华语广播和全国广播界相互交流、共话发展的盛会。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和王太华局长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对推动广播合作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带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广播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传媒之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华语广播的集大成者,2004年在北京创办的全球华语广播网,已经逐步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华语传播的重要平台,成为世界上又一中华文化大使。今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全球华语广播网全程报道奥运,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影响。为促进华语广播的发展,中央台又专门拿出关键时段,正式推出了《全球华语广播网》节目,为深化华语广播协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同样,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近年来,中国广播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共开办广播节目2452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43 %,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全国收音机拥有量超过5亿台,听众规模超过12亿。
    今年以来,中国广播作为全国人民的重要信息渠道,在各项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彰显了广播独有的优势与魅力。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受灾地区通讯设施受到极大破坏,无法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为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此时,广播发挥出独特优势,第一时间搭建起信息孤岛与外界的联系,全国广播系统和广播记者们深入一线,不畏艰险,在危难之地一次次传出生命之声。由于广播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作用,胡锦涛主席亲自批示,为前线救灾的17万官兵每人配发一台收音机。在北京奥运会上,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组织、140多家各级广播电台共同组成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实现了全国广播“同唱一首奥运之歌”,联盟实现了全国广播的整体联动。这种模式,在保持各成员台独立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打破了各自为政带来的局限性,调动全国广播资源,打造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广播品牌和中国广播新闻的共享平台,为今后广播的联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必将成为今后全球华语广播和全国广播系统进一步谋求合作、联合发展的起点和动力!
    作为中国广播影视事业的主管部门,国家广电总局非常重视广播领域间的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广播媒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对华语广播协作来说,近年来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这次会议上,除了进一步谋划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的方向,完善相关机制外,还将就明年举办全球华语广播盛典进行磋商,这是非常有新意的盛举。广电总局愿意进一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加强全球华语广播的平等对话与合作,推动中国广播与世界广播的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
    对国内广播媒体来说,要发展,就必须集合国内广播媒体整体资源,融合全国广播媒体的力量,整体提高广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这次奥运广播联盟,中央台拥有的包括政策、技术、市场、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在报道中为各级兄弟台所共享。而地方台拥有丰富、快捷的新闻资源和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财富,也为奥运报道增添了光彩。中央与地方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开辟了全国广播合作的新路子。在此基础上,本次论坛期间的第二届全国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将就成立全国广播联盟达成实质性意见。这是中国广播界的创举,在中国广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此,广电总局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时代赋予了广播宝贵的发展机遇。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广播事业的未来之路是广阔的、前景是光明的,广播人肩负着不容推脱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珍惜机遇、坚定信心、务实开拓、共展宏图!最后,衷心祝愿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全球华语广播协作和全国广播联盟前程似锦、繁荣辉煌!
    谢谢大家。[9:33]

[赵铁骑]感谢胡占凡先生对近年来全球华语广播协作、对中国广播合作发展的的肯定与鼓励,也感谢广电总局各级领导对加强中国广播对内、对外的交流协作给予的大力支持。胡占凡先生代表总局提出的对加强广播合作的希望,也是海外华语台和国内各级广播电台共同的愿望,我们将进一步寻求共识、付诸行动、增进合作。[9:34]

[赵铁骑]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先生也专程来到本次论坛。下面请王国庆先生讲话。[9:35]

[王国庆]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
    上午好!
    很荣幸应邀出席2008广播发展论坛开幕式。首先,我谨以一个曾经在广播电台工作多年的老广播人的身份,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代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世界了解中国、提升中国形象的海内外广播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无线电广播问世于1906年,世界的第一座正式电台开播于1920年。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无线电广播的发展和普及,尽管曾经历过电视技术的挑战、当今又承受着互联网等新兴信息传播技术的冲击,但作为广播人应该感到欣慰的是,被称之为“传统媒介”的广播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广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依然有其广大的受众,广播依然是广大公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国际文化交流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方面,广播作为快捷、方便的电子传媒、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我们也注意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全面、充分、客观,各国媒体,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媒体对中国有不少成见、偏见,甚至敌意。同时,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舆论场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还很微弱。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需要世界对中有一个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作为负责国家形象展示和推介的政府工作部门,正致力于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力,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广播应当,也完全有理由成为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广播理所当然地应该充当传播中国信息的主渠道,各国的华语广播也应担负起连接全球华人华侨、沟通世界各国人民之间联系和了解的重任。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经过我们共同的不懈努力,扩大联合,加强协作,华语广播的声音在国际上一定会越来越响,在为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在中国和海外华语广播人的积极努力下,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创建6年来,秉承“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精神,不断推动合作走向深入,建立了节目、技术、人员等方面行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在今年北京奥运会和中国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这次论坛,与会代表将就推动“全球华语广播盛典”进行深入探讨。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相信经过海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华语广播的合作领域会越来越广阔,合作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合作成果也会越来越丰硕。对此,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予以积极关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女士们、先生们,尽管面临挑战和冲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广播仍然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创新、不断努力,我们的广播一定会越办越好,手段更加新颖,内涵更加深化,一定能开创广播业的崭新未来。
    谢谢大家![9:40]

[赵铁骑]谢谢国庆先生的发言。国庆先生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国际广播老记者、英语播音员。一直以来,他对全球华语广播协作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境内外广播记者的采访给予了特别关照。在这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国庆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9:41]

[赵铁骑]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刚才,各位领导的讲话和致辞,强调了本次论坛的主旨,阐明了加强广播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为我们启发思考、凝聚智慧,开好这次会议,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讲话表示感谢!
    根据会议安排,大会开幕式到此就结束了。[9:43]

[赵铁骑]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下面,我们进行大会的主题发言。
    众所周知,2008年对中国来说,大事很多。其中,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汶川大地震集中考验了各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能力和水平。为了在抗震救灾中更为高效地传递信息,中央台以及全国许多广播电台第一时间向四川灾区派出前方报道组,迅速架起了灾区信息孤岛与全国人民之间的桥梁,为传递信息、指挥抗震救灾工作、鼓舞军民士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央台奔赴前方的报道组总指挥之一,中央台副台长赵子忠先生在前方组织报道的过程中,对突发事件中的报道合作及信息共享机制有很深的体会。下面,我们首先有请赵子忠先生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突发新闻事件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10:55]

[赵子忠]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同仁,各位来宾上午好。按照会议的总体要求,我在这个会议上要做一个关于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的主题发言。大家知道2008年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这种不寻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突发事件不断出现,包括抗风雪,南方雨雪冰冻,包括5·12地震,这一切对我们媒体都是考验。第二,面对这种突发事件,这对我们全中国、每一个人,特别是媒体提出了考验。我们既接受挑战,又接受挑战。我们作为中国广播来说,在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中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感觉欣慰的是经受住了考验,也迎接了挑战。所以在挑战过程中,我们广播同仁也面对同一个课题,就是我们在突发事件合作里也推动我们思考一个共同的课题,就是我们如何把突发事件中的合作引入到我们正常的新闻报道中,使我们在新闻报道中能够资源共享,形成合作共赢的机制。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合作与信息共享的必要性。第二个是讲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成功运作,互换媒体合作常态化和集体化。
    先说一下重大事件中媒体合作与信息共享的必要性。一个是重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与广播的唯一性让媒体合作与广播成为必须。在灾害发生的初期,特别是我们在雨雪冰冻灾害,在5·12地震中,在我们一线报道的媒体记者,我们都有切实的体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媒体如何做出快速的应对,快速的把信息传达到社会大众,这是需要我们做出一系列努力的。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广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就像中央领导最后在抗震救灾总结批示中说的,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有信息需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一个是事件程度及损失情况,一个是区内,一个是区外,都要向社会通报情况。
    第二个是救援进行。灾害发生后,无论是受灾的地区或者是灾外的地区,我们都想知道,我们政府和社会各级部门是怎么来救援的。
    第三个是关于自救呼救的知识。
    第四个是政府公众的反应。
    第五个是灾害的情况。
    按照国家应急的体制,地震发生了或者在冰雪灾害的情况下政府的反应怎么样,对受灾地区的民众有直接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还有事件发生周边地区的状况。包括这次的5·12大地震,包括四川成都和周边的地区几个省份的受灾情况怎么样,这个对震中的救援应急会起到直接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个情感的支持和心理的救助,特别是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媒体在这里头稳定受众,稳定社会,媒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有就是家人亲属受灾的情况,这个受众也比较关注。
    还有一个就是有效媒体的唯一性,在突发事件出现以后,面临的交通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是媒体广播,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有效媒体。我们在前方报道过程中,特别是5·12报道中,我们在开前方的碰头会上,包括电视台的、报纸媒体,一提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提到广播,他们都竖起大拇指。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广播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确实起到了连接政府与各方面桥梁的作用,所以唯一性也就体现在这里。媒体作为唯一性过程中有这么几个独特的功能,一个是连接信息内外的桥梁,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社会公众之间,灾区内外的消息。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是中国广播网在这次的抗灾救灾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成为了政府指挥抢险的团队。国内的交通部门,银行部门,都是把电台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第三是稳定公众的良方。我们通过广播把救灾的进展情况都直接传达给受众。有一个旅行团到了成都的九寨沟去旅游,正好发生地震,把他们困在了九寨沟的孤岛里。这个时候正好有辆车,车上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爱心纸条》。他们就用手机联系了,最后通过我们中央台驻四川记者站,最后把他们29个人成功的营救出来。所以当时他们办事处的主任专门把我们请到一块儿感谢我们。在这次突发事件中媒体起的作用,可能我们自己也没有估计到。我们起到稳定公众的作用。
    第四个是心理救助和抚慰的载体。我们通过后期的节目就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在灾区的时候心理和生理受的压力是难以想象。在这个时候哪怕播放一个受众的声音,播放媒体过程中采制社会各界的援助的声音,这个时候我们会有安慰,这是其他没法达到的。
    第五个是亲情的纽带。这是媒体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广播媒体。在国家应急紧急时可以有一个准备,在国外广播也是应急突发事件中必备的工具。我们国家今年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抗震救灾成功的经验也提示我们从应急事件上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
    最后,是作为一个信息来源。在广播事件发生初期,广播的信息成为其他包括报纸、电视等媒体主要的信息来源。我们广播在这里是独树一帜。包括前方指挥部召开协调会的时候,新华社、《人民日报》他们也去了记者,但是没有办法传出来。技术的发展也引领我们媒体,特别是广播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媒体的独特功能。
    国家媒体的权威性主要是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主要是内容的权威性,主要是媒体的公信力的权威性,集合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这种权威性使地方在这个权威性上有局限性。地方媒体有地方媒体的优势,它的本土性我感觉是这样,一个是亲近性,一个是地方的特色性,还有地方受众,当地受众的习惯性,所以可以抓住当地媒体的亲近性。还有就是国家媒体的信息的海量性,这来自于有关政府,包括中央的、国家的有关部门的、媒体之间的。还有地方媒体的有限性,主要反映了地方的资讯可以有所了解,上面的中央和政府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十分清楚,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媒体的权威性与地方媒体的本土性拉动媒体合作。
    这次抗震救灾也好,雨雪冰冻也好,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时的推出了两个栏目,一个是《汶川应急救援》,一个是《爱心守望》,确实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确实起到了拉动地方媒体和国家媒体的合作,所以这种优势的互补和信息共享形成了信息优势广泛的格局。
    第三,国家媒体在灾难中成为全社会的共鸣箱。这个共鸣箱就是充分的合作会向信息更大化,构成了内容的广泛性。第二个声音蕴含的情感,有亲情、友情、爱情打动了灾区人心,这是感情的丰富性。第三是声音激发行动的同步性,主要是来自地方电视台,网络媒体。大范围的媒体合作信息共享,以及大面积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同时通过媒体的激发和引领,让全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把大家都集中起来,媒体的共享产生共鸣,媒体的作用来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我们在形成重大突发事件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
    第二个问题是重大突发事件中与媒体合作的常态化和机制。第一个是重大突发事件成功运作的缘由。作为一个媒体,一要有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有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我们在责任感和良知的引领下我们形成一种合作的共识,形成一种共享的必须,形成一种机制的可能,也形成一种互利的纽带。我们在责任感和良知的引领下我们合作成为必然,共享成为必需,机制成为可能,互利成为纽带。包括奥运广播联盟,包括《汶川应急救援》,包括《爱心守望》,确实能使我们媒体能够互利合作共赢。中国的国家媒体在国内中要起主导作用,在国际要起引导作用,主导和引领。在我们应对突发事件中充分了凝聚了我们的实力。
    第二个是媒体合作的常态化,使媒体自发地形成了有组织的机制化活动。作为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当前这种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使我们媒体的合作主要有几个方式:一个是媒体合作的前提我们要把握,这种媒体合作的前提,一个是优势独特和互相抗衡,就是对立性。从哲学的角度讲是斗争性。无论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包括新媒体,各有各的特点,这种特点形成了对抗性。第二个是互相承认,为了合作和发展我们必须承认对方的优势。第三个是应对竞争,贴近受众。我们在各项调查中也反映,我们的受众不是单一的,我们如何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既要针对我们的广播受众,也不要放弃新媒体、电视媒体的受众,这使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气象和氛围。我们形成三种方式:一种是资源共享,为了形成这种独立的舆论氛围可以引进其他的媒体进行通力,这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范围,引进其他媒体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舆论氛围。还有一个是强强联合,特别是我们强强联合。这几年的合作,广播和报纸,电视和报纸,报纸和互联网也有互相合作。
    第二个是媒体竞争一定阶段后必然要走向和,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们在办企业和事业过程,我们要善于市场经济的理念来办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办市场,我们要引进公益性事业的机制来运作我们的市场,这是相通流通的。我们在两条腿走路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我们有这种机制,面对这种大的背景和环境,我们广播媒体的常态化,如何走向联系密切、协调、有组织的机制化合作。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往前走,这样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次我们在中国广播论坛上在这方面作出一个实质性的工作。
    第三个就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共享平台组成媒体的合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我们大家也知道,信息网络技术使我们广播的传播方式、办台理念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使我们的采、编、播整个流程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人力成本大量的节约,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合作共赢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我记得美国的记者写了一本书叫《地球是平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广播,无论是国家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我们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之后跑的快慢就是机制了,我们携手共同迈向未来的时候我们要共同起跑。
    各供所有,共同提供信息,这是一个合作的基本前提。在信息平台上各取所需,共同分享信息,这是我们的基本目的,但是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体现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来推动我们广播的大繁荣大发展。
    第四,关于自身发展的愿景和真诚合作的愿望使合作成为迫切的需要。一个是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一个是应对挑战的需要,第三是产业竞争的需要,还有真诚合作的愿望,还有成功尝试的经验,还有我们合作的广阔空间就是广播合作的广阔空间。我想我们战略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过去的合作共赢当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尝试,有东部、西部等一系列尝试,这些大多都是分散的、自发的、松散型的组织,这种战略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从一种松散的走向一种机制化的、有组织的、合作的共同体。所以包括我们经济是这样,东盟也是这样的。东盟也有宪章,东盟的宪章已经出来了,是经济的联合都逐渐从松散自主的走向常态化的机制化的合作。我们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是这样的,我们应对媒体也是这样,这是一个方面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在互换重视的同时,如何发挥广播的优势,把自己做到极致,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把自己做到极致的过程中我们广播媒体也要做,我们任何当地的电台都有局限性,我们的触角不会伸到每一个县的角落。产业竞争对我们来说是新的课题,我们中央台今年也实行了制播分离,这种探索需要理念的探索,运行机制的探索。这种探索我们相信有成功的,但是也可能允许有完善,允许有偏离,但是我们勇敢的往前走。还有真诚合作的愿望,我想我们这种真诚合作的愿望体现在今天我们可以共动坐下来,静下心来就我们广播的未来展望前景,讨论机制,规范模式,制定章程,所以这种背景下我们有信心也有愿望坐下来一起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发展,发展自己,这种自己是大自己和小自己,一个是大自己是广播,一个小自己是我们自己,这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成功尝试的经验,08年有雨雪冰冻还有抗震救灾,我们对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机制有一个成功的经验,我们广播合作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这种空间需要们共同去描摹我们未来的蓝图,单靠哪一家都不行,我们共同携手走我们广播的康庄大道。信息共享是广播做大做强的基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所以衷心的希望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见势共赢,这是我们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11:30]

[赵铁骑]感谢赵子忠先生的演讲。下面,我们有请香港商台新闻总监陈淑薇女士发言。[11:32]

[陈淑薇]各位大家好,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早上好。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首先我很抱歉,因为我的普通话不太好,我来自香港,长期用广东话广播,我担心我准备不周到,讲的不好,请大家原谅,我的讲题是《广播电台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挑战》。
    首先为大家介绍我们香港的经验,首先允许我介绍香港现在广播电台的情况。香港一共有三家电台,一个是公营的电台是香港电台,另外有两家商营的电台,一个是商业电台,还有新城电台。香港电台是我们香港唯一一家公共的广播机构,也是香港广播史上首家广播机构。香港电台是在1923年由一群香港业余电台爱好者所创办的,1948年8月改变香港广播电台,到1976年电台改为香港电台Radio  Televison  Hong  Kong ,kTHK,到1997年的时候有普通话的电台,这是我们香港现在唯一普通话的频道。2004年的时候香港电台有年轻人网上的电台,现在也是一个频道,每天是24小时广播,比较多元化,有新闻时事资讯,也有多样化生活资讯,以年轻人为对象,有英语广播的新闻咨询,有古典音乐台,有戏曲台等等,每天提供24小时的新闻的广播,网上有新闻,有电台直播,还有电视直播。这是我工作的商业电台,是在1959年成立的,香港两家商业电台里历史比较长的一家,有两个频道,一个是雷霆881,一个是叱咤903,现在我们听这个台的人年仅四五十岁的也有,我们也有英语的频道。我们每年办叱咤音乐流行榜,我们今年有新媒体的套餐。
    我们在今年2月办了一个“天比高”的创作伙伴,电台也有变,就是用不同的平台做多媒体的创作办的企业,针对的年轻人就是12岁到25岁,有很多年轻人参加,我们吸引年轻人到来,给他们一个学习和作业的机会,也是我们有别于电台广播的另外一个企业。
    08年的6月的时候 在我们的网站改了,Hong  Kong  ToolBar,提供P2P的模式,收听商业电台各频道直播,及全新网上音乐频道“听不停”直播服务,就是比如你听到一半去上卫生间,摁暂停,回来之后还可以继续听,亦提供即时新闻资讯。
    还有就是在1991年创办,8月12日启播的,当时新城电台设有两个中文广播电台。
    还有2001年新城电台进行重大改革,新城977在2001年1月22日起,更改台号为“新城娱乐台”,精选104也在2001年2月5日更改台号为“新城财经台”。
    2008年1月2日新政娱乐台转型并命名为“新城资讯台”,以娱乐、知识资讯、音乐与生活品味为主要范畴,另有30%广播时间为财经资讯节目。
    2007年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调查,1625名15岁以上受访人士中,66.5%有收听电台广播习惯,2005年是60.4%  ,平均每日收听1.7小时,2005年是2.0小时,最多听众收听的时段是早上的8点至中午的12点,2005年是早上8时至下午1时,看电视的人最多,差不多100%都看免费电视。
    这是我们管理局做的调查。商业一台的听众比率是22.4%,香港电台第一台是20.0%,商业二台是18.1%,香港电台第二台是14.7%,新城娱乐台是7.8%,新城财经台是6.9%,我们看看2005年的时候听财经台的收听率是3.6%。因为我们香港的传统电台广播也是受新科技的影响,所以三家电台都办了网站,现在用收音机来听广播,透过不同的媒体包括:internet、MP3、cellpfone,我们受广播新每台的影响有一些变化,以前我们是单向的,现在是互动的,以前我们是大众化,现在是分众,我们从前的广播只能在香港深圳可以听到,就是地域有限制,现在是全球都可以听到的。从前有时间表,现在是即时的了。关于四川的地震,我们那边就是地震来了之后平常的广播节目都停下来了,马上做现场的报道。就是所有的时间表就打乱了,我们感谢中央媒体对四川的报道,我们靠了你们很多,我们互相合作的交流是非常重要。
    不同的电台有各自的网站,越发展越多,就像我刚才说的天比高,我们也有出版很多不同的类型,我们以前记者是很权威,但是现在我们记者不权威了。
    面对市场竞争的问题也是香港普遍传媒面对的问题。香港的市场非常小,只能相应增长。现在我们香港的传媒不光是电台、电视台,还有报纸经营是越来越困难了,最近有侵犯隐私的问题,有乱报道的问题,有一些说我们现在的新闻是带有血色的报道,觉得新闻越来越变得浮浅和娱乐化了,不知道说的是真是假。
    最后公众对传媒的信心下降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受影响了。我自己觉得电台的新闻报道都是比较中肯的,顺应我们新闻电视台的报道。香港刚才我提到了,有一个事务管理局,专门管理电台、电视台报道节目的情况,不是管内容,但是有细则规定,你不能报不正确的新闻,所以电台、电视台报道出来的新闻是不能假的,不能是做故事的。广播电视台要做吸引听众的节目,我们的新闻内容比较准确、客观,还有就是时效性比较强。我们两个台都办了时事评论的节目,每天都有,每天市民的电话提问,主持人看政府的表现,得到听众共鸣。比如说泰国的事情我们开始的时候没有派,中央派了,澳门派了,我们也没有派,我们那里批评的很厉害,电台也批评的很厉害,最后政府决定派了,最后还解释一番,一般听众觉得挺好,官员也可以接受批评,又改了。
    我们电台广播主要是靠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准确客观中立,以事实为依据,最快、最新,以此来吸引我们的听众。一般我们要求主持人要见识广博,分析能力高,能针对时弊,我们也要求他们可以客观的解释复杂问题,协助听众解难解困。
    我们电台有个“经济星期六”,也就是到了早上哪些人请到了官员,设定的议题是不是非常切合市民心理所想的,这类型的节目有的官员过来接,包括电视台的探访,同时也引起政府关注,因而肯定这个电台节目的影响力。
    电台时事节目的生存空间,香港的电台虽然面对电视台、报纸、杂志及新媒体的竞争,但如上述的时事节目,则有其独特性,只要电台能聘任有分析能力、高水平及专业的主持人,便能使节目成为传媒焦点,不过要找这个主持人并不容易,同时也要政府及社会愿意给予他们生存的空间。
    是不是我们电台经营没有困难呢?调查显示,年轻人越来越少听电台广播,他们多选择上网,因而我们的听众人数能不能保持或增长是存在疑问的。广播电台要和其他媒体竞争相通的广告资源,如何增加收入有待研究。
    培训及持续保有高素质及见识传播的节目主持人并不容易。同时要强化节目的内容,真的能够适合市民,才能获得听众的支持,但是怎么做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也考虑有哪一方经营管理,这个关系到内部的竞争,可能会发生冲突,可能是影响了团队的士气,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将来是收入增加了,还是技术增加了也不知道,解释问题我们要去思考,就是这几个问题听取大家的意见,请大家指教。
    电台必须与新媒体结合发展新路向,强化节目内容,提高节目素质,主持人要专业,掌握民情民意,以民为本,反映事实及现实,确保继续得到听众们对我们的支持。 
    发展网上广播我们面对什么问题呢,电台与网站的结合,由哪一方主导经营管理,涉及内容竞争,或引发矛盾冲突,影响团队士气,电台与网站属两个不同部门,但内容又互相依赖,是合并管理呢,还是一个集团、两个公司,彼此有没有从属关系?
    还有网站的主导,是电台主导还是互相竞争,或者是互补长短,是增加收入?还是增加支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思考的。
    假如我们能就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寻求一套有形经营管理模式,能够解决因发展而带来的内部资源竞争及矛盾冲突,再能培养高素质及专业的主持人,加上社会及政府尊重新闻言论自由,给予我们空间,相信富有专业水准及高素质的广播电台未来的发展空间仍是广阔无限的。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2008年广播发展论坛,谢谢。[11:58]

[赵铁骑]感谢陈淑薇女士的发言。今天上午两位代表的演讲,为我们拓宽了视野,提出了思考。这正是本次论坛的要义所在。希望各位代表在下面的会议中,继续畅所欲言,为广播发展贡献新的真知灼见。
    好的,今天上午的议程就是这些,感谢大家对我上午工作的支持。今天下午,将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王云鹏先生主持会议。好,我们下午2:30再见。现在休会。[12:00]

[王云鹏]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的内容我先说一下,我们继续我们上午的议题就广播的发展与合作进行研讨,今天下午有5位我们的台长或者是专家学者发言,分别是维吉尔·沙度女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彬、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的主任范建平、美国鹰龙传媒公司的苏彦韬,以及人民大学教授涂光晋。下面我们首先请维吉尔·沙度女士演讲,她将从广播节目发展的角度首谈广播的变迁。[14:03]

[维吉尔·沙度]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我代表ABU感谢大家,感谢我们的主办者,他们举办了这次重要的会议,并且为我们所有人创造了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让我们进行合作。现在我要感谢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热情好客,谢谢。
    在吃了一顿非常美好的午餐之后我知道,大家现在都想听一下不要太严肃的话题,不要特别沉重,我尽量会让我的发言让大家听起来比较愉快,希望可以把大家带进幻想的世界。广播其实是一种思想,或者说是一种大脑的活动。我首先来介绍一下我所在的组织ABU亚太地区广播协会,它是一个非政府组织,而且是非盈利性的,它的目标是促进亚太地区的广播的发展,是促进成员国的合作。这个组织是在1964年成立。现在有203个成员,来自57个国家,秘书处是在吉隆坡。一共是12个国籍的34个员工,所有的成员国将汇费来维持我们的运作。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广播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由于有新媒体的出现,这个新媒体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对传统广播的威胁,广播是主流媒体成员之一,为什么它可以维持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其原因可能就是广播听众和广播的播音员之间的这种神秘的联系。也就是说在听广播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充分的利用想象,可以说广播是脑海中的一场话剧,因为我们的听众可以通过广播人的声音在脑海中幻想出他所讲的内容。可以说是黑白的也可能是彩色的,这一切都是在他的头脑中完成。[14:30]

[王云鹏]我们现在请清华大学的李彬教授演讲,他在国内外新闻传播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对文化政治与文化领导权有很深的了解,下面我们请他发言。[14:32]

[李彬]很高兴,也很荣幸来参加这个论坛,我讲的题目是文化政治与文化领导权。[15:07]

[王云鹏]接下来我们请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的主任范建平演讲,他演讲的是新媒体发展及合作机制,他将从融合发展新媒体,以及探讨未来广播在新媒体方面的合作,大家欢迎。[15:08]

[范建平]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现在新媒体这个词应该说很热,大家也都在讨论新媒体对于我们中国广播来说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或者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来自什么?先请大家看照片,这是我们很熟悉的收音机,但是不是一般的收音机,用这样的收音机我们可以收听世界上5000、7000、甚至10000个电台。它的的基本的形式是,只要有办公室里有局域网的环境,有一个路由器,我们笔记本电脑可以上网就可以收听世界各地的电台。比如说可以收听网上几千个电台,可以自己增加电台,可以时时收听并且可以进行录音,可以把自己经常听的电台收录在一起,格式包括MP3,WMA等。这样一个收音机如果有了,对我们的业务有什么影响。如果比如说国际台的节目会首先受到影响,很多现在收听这个台的是学英语的,如果床头有这样的收音机,他更愿意收听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节目。在广播领域里,地球真的成为一个地球村,当然冲击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
    这是手机,咱们看到的是网络的收音机,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随时走随时听。这里面涉及一个网络的问题,后面我会介绍,这个问题在北京很快可以解决。在奥运期间作为无线城市的,在二环、三环、望京等等,我们附近的金融界已经实现了覆盖,已经在这个领域,拿着我们电视台收音机,是可以在大街上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就跟咱们普通的收音机差不多。再往前推一步,有了这样的环境,我相信很快会出现车载的收音机。按照北京的计划它的无线城市的二期,也就是到09年底,实现五环以内的网络,到10年后就会实现全北京市城乡覆盖。其实不光是北京,目前在推行数字城市,或者是无线城市项目的,全国已经有17个主要城市,包括天津,这样网络的广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接纳出很多,我这里面接纳了几点,这几点是和我们的节目是相关的,比如说互补性,如何让我们的听众参与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
    现在我们是通过短信和电话参与,这样是一种辅助性,在广播的信息流之外增加了一条信息流,其实真正的互助性广播可能比这种参与和互动的程度更加密切。另外一个是伴随性,现在的广播是以伴随收听为主,我们做过调查,大部分人是在使用电脑干活的同时带上耳机,伴随式的收听我们节目,我们特别为此做了一些安排。比如说一个节目,尽量少话语,少穿插,甚至曾经有一挡节目叫《音乐无人驾驶》,就没有人主持,虽然往后的发展我们不能够去迎合网民的伴随需要,要改善他的收听习惯。因为网络电台收听的时候,目前来说还没有用到网络收音机的时候,他面对的是电脑,是屏幕,这个屏幕不能空的。现在咱们家里的有限电视都搭载了FM,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或者是回顾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家里听广播节目,因为听这样的节目感受很怪,开着电视机,拿它当收音机使。
    将来可能在网络广播上也可以考虑如果把听众眼睛的东西发挥出来,目前大家都在做一些尝试,比如说交通台把广播的过程录像出来放到网上,作为一种可视广播,我们也曾经做过,但是感觉不理想,为什么?因为毕竟不是电视,它是介于广播和电视之间,一个非常不专业的形式。另外一个是多媒体性,网络可以传输、图文、音视,广播其实是一种立体的,在节目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把图文音视这样的手段调动起来,围绕广播为广播服务,这是需要考虑的。
    再一个是资料性,任何一个网民进入我们网络电视台的节目的时候,除非他听网络直播节目,否则他面对的是一年、两年以来的节目,我们做广播的时候一期与一期之间的跳跃性很大,在网上这种方式其实不是很好。因为网站上确实有资料库的作用,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个系列,所以以后我们的这种节目有点像在做电视剧,或者是说系列剧,节目形态定位是一致的,是一期一期的,这是最好的。我们也在讨论,比如说做一期一期的单列的节目,从发稿部门来说也会有新的需求,他们考虑不是发专稿,而是发专题,一个系列的。
    再一个是节目的长期价值,或者说是每一个节目的生命周期,放在网上,每天的浏览量50%来自历史的信息,我们对历史信息的访问,而不是当前的这几天的信息,可见历史节目,或者是历史的资料对于网络价值,我们做的节目半年一年以后是不是听,我们节目的价值等于是衍生了,扩大了。
    第三个是全球性,意味着潜在的听众增加了,同时也有针对性的问题,也会是一个挑战。我们的网民定位,这里面考虑本地化的信息和朴实信息的结合。在这方面今天北京台、交通台也在,我本人很看好交通台的节目,一方面北京的交通信息,非他莫属,因为是开车人需要的,他在网上有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参与,它是两者结合的,有很多人需要。这样的节目放在网上既适合于全国的全球的华人的听众,同时又非常适合北京人本地的开车人的需要。
    还有一个特点是年轻化,这跟整个互联网的结构有关系,这样一个年轻的群体,或者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怎么满足他们的需求。广播还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基本上可以分几个阶段,一个是传统广播播出,只是把网络当做一个新的发布途径,节目形态没有变,借助了一种途径。
    这是一种独立的方式,网上做的节目是传统广播里没有的,是专门针对网上做的,所以从内容的选择上,包括网络电台的形式上都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方式和方法。在一个脱离了电脑,前面照片展示的独立的网络广播收音机,我觉得可以把它当做网络阶段来看待,这是有意义的。有了这样的收音机放在包里起码是可以的,扩大了人群、时空的拓展。再往后发展是移动收听,这是真正的回归了广播的面貌,随着移动的发展,移动收听也出现了,我觉得从这个时候开始,真的给广播带来一种机遇。既然每一个广播电台都能够进入全球传播确实是很好,能用好这种全球传播,同时又不会被全球传播所冲击。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进展情况,03年我们把43种语言广播,05年7月开通了真正的多语种的广播电视台,上面的节目是针对互联网做的。07年9月14号发布了11个全球网络电台,这个跟前面说到的多语种网络的定位不同在于,这些网络发展是本土化,要实现节目内容的本土,以及未来的本土制作、本土发布以及本土运营。这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互联网既然是全球性的天然的实现了全球覆盖,为什么还要反映本土的概念,我们觉得还是必须的是需要的,对外传播来说,因为对外传播能力的增强,或者是覆盖能力的提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最后的选择权在听众,听众的选择是取决于内容的贴近性。
    另外我们也在发展手机广播电视,目前在做的是基于移动通讯网络,跟联通或者是移动合作。因为现在手机广播电视概念应该说是形式比较乱,总局在做的CNB,如果芯片整到手机上,可能对用户来说也是收听,其实是另外一个概念,是数字化的广播。我们现在在做的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做的,同时我们面向手机用户推出了专门的网站,我们起名为移动国际在线,移动必然会成为下一个应用方向,它跟我们用电脑看的互联网应用会形成一个分工,互联网的应用会更适合,比如说比较大的,或者是深入的信息获取,移动手机终端这种方式是快餐式的,短的资讯内容,或者是仍处于移动状态的服务,比如说交通信息的查询,或者是车位的寻找等等。其实移动通讯方式对于网络来说是同样的。我们相信真正出现的新媒体必然要做专门的处理。
    面对这样一种新媒体的环境,国际台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这里面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但是这已经是在实施中了。以无线为基础,以在线为支撑,最终的目标是一个现代国际综合传播体系,最后发展到这样一个传播体系的时候国际台已经不是一个电台了,是一个综合性的国际传媒机构,这是国际台未来发展的一个目标,是一个国际性的对外传播的机构。这里面新媒体担负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发展方向。所以这段时间国际台正在施行一个业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少的语言原来是以无线广播为主,现在转向以在线广播为主,或者是以互联网广播为主,整个定位为主。
    互联网业务里不仅包括了音频,还有图文、网络电视。所有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一种变革,两个并重是实现一个目标过程当中的无限和在线并重,方式是三个转变,传统媒体三个媒体的转变。从这个发展战略可以看出,面对新媒体这样带来的机遇,或者说挑战,国际台已经在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个语言,已经开始作做第一批的试点,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
    最后谈一下合作机制,鉴于一种新媒体的环境,确实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果去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业内的合作,确实是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央对国际在线的要求是发展成为我国在线广播的传播中心,这个传播中心我们理解两个含义,一个是作为对外传播的平台,使全国的对外传播的资源都可以利用的。第二个是这种资讯的集合,或者是一种集成的平台,这是可以跟大家开展合作的,同时我们希望未来的合作不仅是像传统广播领域的,更多的是节目的传播交流与交换,我们希望国际在线以它的这种技术平台,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新媒体广播节目形态和形式这方面的进行实验和探索的平台,共同在新媒体领域里为全球广播进一步的发展来探索新的可能。
    最后作一个定位,我们从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切入,其实通过我们业内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开启广播的新媒体时代,谢谢大家![15:29]

[王云鹏]感谢范建平先生的演讲,接下来我们有请美国洛城电台美国鹰龙传媒公司的苏彦韬先生,他将为我们演讲《携手开启中美广播合作新纪元》,有请。[15:30]

[苏彦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台长和负责人,各位下午好,我是来自于美国洛杉矶广播电台的,我是苏彦韬,今天跟各位报道的题目是携手开启中美广播合作新纪元,我以这样的话题来做一个报告。
    在适逢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广播发展论坛和全球华语广播协作会议再度在北京召开,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召集下,美国华语广播电台不仅可以直接和中国国内的广播同行先进交流学习,更为美国华人广播电台和全球其他兄弟电台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合作的桥梁。作为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最早参与者之一的美国洛城广播电台在过去多年中,和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合作与深厚的友情。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搭建的这一合作平台对于我们美国的华人广播电台来说,实在是中美广播界之间的一条创新之路,也开启了中美广播合作的新纪元。回顾作为美国少数族裔的美国华人广播事业,在号称媒体王国的美国也曾经遭受到非常困难的时期,不仅规模小,更是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歧视。当时,很多的华裔媒体人凭借的是一份使命感,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情牵海内外的中国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全球经济和大中华经济之间的共赢。这份的执著和理想也是海外华人热爱中华文化、心系祖国的高尚情怀的最佳写照。
    美国华人广播电台的生存发展见证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果
    一个强大、进步、稳定的中国,令到美国对中国、中国人、对在美国的华人不得不重视,这是美国华人广播事业近年来可以凭借中国概念逐步增加影响力和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稳定成长,加上中美关系的稳步健康发展,在美的华人地位也随之提升,华人的广播事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不仅开始拥有自己的华语调频和中波的广播频道,由原来的“房客”升格为“房东”,播出的语种也由原来传统的华语节目拓展为美国主流的英语节目,以及在美国也很有影响力的少数族裔之一西裔的西班牙语节目。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间,美国的华人广播事业也伴随着美国华人听众的人数、结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升而逐步发展起来。就美国洛城电台自身发展为例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写照,其中主要包括了美国华人广播企业实体化、多样化经营和媒体主流化发展三个阶段。
    一、广播企业实体化为美国华人广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原先洛城电台开办以来一直以服务中国大陆华裔移民为主,虽然当时较少有媒体标榜以服务中国大陆新移民为主,大部分华人媒体愿意聚焦港台新闻,服务港台来的听众为主,令到洛城电台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独特性。但是,当时由于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朋友的人数较少、经济条件也比港台来美的华人朋友弱,也就造成了洛城电台在广告经营方面的困难。因为广告商会觉得洛城电台服务的听众群的消费水平较低,投放广告的意愿自然较低。但是,每年来美的华人比例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已经逐步调整,由原来的以港澳台的华裔移民为主,转为了以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为主,到20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的统计,就美国加州为例,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达到当地华裔移民总数的57%,来自台湾的移民占总数的27%,而香港来的移民占总数的16%。同时,近年美国政府公布的每年给与中国大陆的合法移民签证是发给台湾移民签证的六倍,是发给香港移民签证的十倍,而且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而逐年迅速提升。这种来美华人结构和经济地位上的改变,就给与了洛城电台一个发展的新契机,这也造就了美国洛城电台发展的第一步,实现了作为在美国华人广播事业的实体化,成为了第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美籍华裔创办的广播媒体拥有了美国的主流广播频道。在这期间,尤其在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求台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王庚年台长和之前历任台长的支持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我们美国洛城电台之间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除了人员互访和节目连线外,更透过我台主持人赴北京开会交流、我台的制作人赴京参加论坛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了海外华语广播电台的制作水平,也拓宽了海外华语节目主持人和制作人的视野。这就为鹰龙传媒旗下的洛城电台,以及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新闻电台、城市调频音乐电台等媒体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多样化经营提供美国华人广播发展最佳策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提升的国际形象和来美的中国大陆移民整体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港、台以及各族裔的美国听众愿意关注中国的新闻,越来越多的美国听众开始关注这一迅速发展中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当地主流政要、企业家、社区领袖愿意和美国华人广播来合作。这就为洛城电台的进一步的多样化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针对每年来美国的中国文化经贸访问团和逐年增加的访华美国政商访问团,洛城广播电台作了特别的节目,尤其是中美间的高层互访,洛城电台有时还会派出记者随团采访,这一系列的特别节目为洛城电台在当地的主流政商界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到了一定的收听率,也就争取到了广告商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的胡锦涛主席访美、王岐山副总理带领的中美战略高层对话和奥运圣火传递来美国等热门话题,洛城电台都有专门的记者在现场制作特别节目,凭借着聚焦中国的特色节目定位,逐步建立了洛城电台在美国当地的影响力。伴随近年来中国社会多元化和谐发展和国际声誉日益提高,越来越受到美国各族裔民众的关注,尤其是美国民众近年来开始不满足美国全国性所谓的“主流媒体”的报道,开始关心各自社区的地方新闻,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于美国新闻消费的调研,关注地方性媒体的美国人竟然多达92%,同一时间关注全美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媒体《华盛顿邮报》的仅1%,《纽约时报》的也仅2% 而已。为此,作为本土地方电台的洛城电台也确定了多样化的经营策略,不仅在节目的语种方面开拓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节目,节目的种类方面也开拓了广播专辑、广播剧、户外现场直播举办大型活动等新的形式,而且在媒体本身也增加了《城市杂志》周刊、网络广播、数字电视和出版社等系列媒体,逐渐建立了一个集广播、平面、电视、网络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媒体。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来美的华人中也不乏广播界的优秀制作人才,也为鹰龙传媒旗下包括洛城电台在内的各媒体培养建立了一支结合制作、编播、经营和大型活动策划等一体化的专业团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依靠中国特色的多样化经营为鹰龙传媒在美国华人广播业中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策略。
    三、主流化发展确保美国华人广播的永续经营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全球“中国热”的不断升温,当然也延烧到了美国。在体育界的“姚明热”和好莱坞掀起的“武侠功夫热”之后,中国企业大手笔并购美国知名品牌的新闻又再次震撼了华尔街。美国《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知名新闻媒体多次以中国为封面主题,可见“中国热”在美国真是热到了令中国人骄傲自豪,令美国人吃惊嫉妒,令世人关注感叹的地步。作为美国华人媒体的洛城电台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随着瞬息万变而又不断升温的“中国热”不断更新自己,努力向主流化发展,务求赶上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在这一方面,洛城电台主要是在特色定位、创新内容、专业制作和科学传播四个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其中特色定位主要是指在节目定位注重针对不同的族群、年龄、职业和性别等定向制作特色节目务求在特定时段、特定栏目集中针对特定受众群进行广播,这样不仅节目收听率受到保障,在向广告商推广时也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其中,洛城电台制作的《中国外交官谈中国》、《世代相传》、《漫步美利坚》、《安居美国》、《车主宝典》和《梦想家》等一大批的广播系列专题节目就为电台获得了收听率和经营收益的双丰收。值得一提的是,其间洛城电台和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越洋真情告白”节目,在中秋期间让洛城电台的听众可以透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国内的亲友传送一分钟的真情告白,这一节目透过短短的一分钟就把身处两国的人民的心深深地连在了一起。
    而在创新内容方面,主要是指将原来常态的节目结构作创新编排,加入新的元素。例如在洛城电台原来节目中的口播类节目和访谈类传统栏目中加强户外直播型、专题型和互动型,从而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和新闻性。近年来,洛城电台曾经和全美各地广播同行合作陆续推出互动型连线节目《华盛顿快报》、《旧金山——洛杉矶连线》、《联合国电台——洛城电台现场访谈》、《纽约洛杉矶快线》、《休斯敦华语电台访谈》等一系列节目,透过现场感十足的互动节目把最及时的节目呈现给听众,这些都获得了听众的广泛好评。除此之外,洛城电台还与中国各省市的广播电视台展开了广播周和专栏系列节目等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了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浙江、辽宁、安徽、江苏、黑龙江、山东、吉林、北京、天津、上海、宁波等地。尤其是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同连线的“城市快线”节目,以及至今一直还常常有的就突发新闻事件所做得连线节目,透过两台的连线增强了节目的新闻现场感和及时性,也增加了电台的可听性和收听率。
    专业制作其实一向是所有电台追求的目标,而作为美国的华语广播更是有其特殊性。近年来,洛城电台主要是在制作设备上的更新和台前幕后的制作人员的加强上花了较大的力量,尤其在培养中英语和中西双语的广播人才方面。美国的青年人市场不容忽视,而他们中间许多是双语听众,所以我台增加了多语的节目,例如曾经以双语直播的美国大学生的篮球和美式足球等体育节目就获得了青年听众的好评。
    在谈到科学传播主要是指扩大广播电台影响力的传播手段和新科技的媒体平台开发这两项。前者洛城电台采取结合主办或者参与大型活动的方式来拓展传播的影响力。谈到新科技的媒体平台无疑是指目前科技飞速发展,媒体面临多媒体整合的局面,所以充分利用广播自身优势,利用一切跨媒体、新媒体的手段将传播效果发挥到最好是我们洛城电台的努力方向,目前洛城电台除了传统中英语调频和中波的广播频道,还可以透过网络、IP电视、手机等方式传播,同时配合本公司的《城市杂志周刊》和城市电视频道等将洛城电台的节目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域。科学的思维和模式、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就像电脑的软体和硬件一样缺一不可,两者珠联璧合的绝配是美国华人媒体融入美国主流、沟通中美、关怀华裔、搭建和谐社会传媒平台不可或缺的保障。
    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开启中美广播合作新纪元
    中美在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上,既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共同利益,当然也有分歧。由于历史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原因,美国某些保守势力仍未摆脱冷战思维的惯性,往往忽视中美现实的和潜在的共同利益,强调双方的分歧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从这个立场出发,美国一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热衷于中美有分歧的热点问题,如民主问题、人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双边经贸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核扩散问题、军备问题等等。而美国传媒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报道,往往都是进行负面报道,从而影响并误导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客观认识,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在中美建交30周年的今天,面对新的国际大环境,中国从发展国内经济,稳定周边和国际局势出发,采取“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谋求和解”的内外政策。在中美关系上,用对话取代对抗,用合作取代遏制,维护中美的共同利益,解决双方的分歧,这是取得双赢的必然要求。无论是谋求中美对话还是合作,总之建立一个和谐的中美关系离不开美国的华人媒体,只有透过专业公正的报道才能使美国公众对中国有一个客观而又良好的认识。这就需要中美之间的媒体联手合作,共同来搭建沟通的桥梁。
    一、美国华人广播在中美广播合作中的自身建设
    加强美国华人媒体的桥梁作用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外,首先要有一颗传承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现行的社会价值和热心促进中美交流和理解的心。其次,在媒体硬件而言需要有长期稳定而具影响力的载体和平台,就软件而言需要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手段和一支专业的传媒工作团队。所以多年来,洛城电台一直坚持传扬中华文化,坚持客观公正地向美国民众介绍一个进步真实的中国,并在逐步完善自身团队的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在美国当地的媒体建设。至今已经拥有包括华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广播电台、周刊、电视、网络等系列媒体,和中国国内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内的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由此可见,对于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加上媒体自身建设的不懈努力,为鹰龙传媒今后进一步扩大和中国的媒体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重中国广播界的优势对于美国华人广播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的广播界不仅在华语广播上有着全世界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其他语种的中国新闻资讯和中华文化艺术方面的赏析性节目也有着绝对的权威性。美国华人广播电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支持和借鉴。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鹰龙传媒从1995年参加全球华语广播研讨会至今,见证了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近十几年来的发展过程。这些年来,我们鹰龙传媒由一个电台发展为多家中波和调频广播组成的中英西语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了很多不同的节目,和中国国内超过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开展了十多年的节目合作,并且在美国每年举办不同省市的广播电视周和文化活动。近年来和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合作,在逐年建立的合作默契和互信中,今年奥运期间有了较大的突破:就是透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奥运平台”,不仅让我们洛城电台的听众可以及时听到中国各地的奥运圣火传递盛况,也可以把我台制作的在美国的奥运圣火传递现况节目,以及专访美国华人同胞和美国有人对于圣火传递的支持和热情,其中还包括了美国第一棒的华人火炬手和著名华人运动明星郎平等的现场专访节目透过中央台的平台和中国听众以及全球听众分享。尤其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我们洛城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实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首次在美国全频率本土化的合作。日前,在洛杉矶举办的发布会上,美国国会、州议会、郡政府、市政府等都颁发了嘉奖状,肯定了两台的合作。这类节目的合作,不仅为美国当地的华人同胞提供了第一手的权威中国新闻、资讯节目和优质的中华文化类的文艺节目,同时透过洛城电台的英语和西班牙语节目也将这些优质的中国节目传递到了广大的当地美国各族裔的听众耳中。同时,透过我们鹰龙传媒其他平面和电子媒体的相互宣传,加上鹰龙传媒每年在当地举办的十多个大型本土文化艺术活动,相信定能将中国的节目和新闻等结合洛城电台本土化的节目包装和制作,把来自中国的最新资讯更加务实地在美国本土扎根,更加真切地进入美国当地的千家万户。所以,我们更加感到此次会议的召开的确是广播界之间的一条创新之路,也开启了中美广播合作的新纪元。由此可见,广播发展论坛和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这一平台,不仅可以务实专业地推动中美之间的广播交流合作,更是会获得美国各界广大听众的正面的理解和支持的。
    三、在中美广播合作的基础上,美国华人广播拓展与全球华语广播的合作
    中美广播合作在近年来日益蓬勃,就鹰龙传媒旗下的洛城电台来看主要有四种合作模式:时段合作、制作合作、版权合作和活动合作。时段合作主要是指在对方的频道上开设专栏节目或者更长时间的时段租用。制作合作主要是在节目包装和联合制作方面合作,这种合作可以令到节目更加本土化,更容易进入当地的听众市场。版权合作是指广播电台之间各自节目的版权合作。活动合作是指联合举办或者协办各类大型活动,如音乐颁奖典礼、广播电视周、文化周、摄影展、论坛、艺术节和电影节等。美国鹰龙传媒每年都固定举办包括中美文化艺术节和中美电影节在内的十多个文化艺术活动,如今年的第九届中美文化艺术节就超过十万人次参加,共有60多个当地的各族裔杰出表演团体参加演出。而同样由鹰龙传媒主办刚刚在美国好莱坞落幕的2008中美电影节也有超过45部中美电影参加16个电影院150场次一个月的展映,包括《投名状》、《夺标》、《五颗子弹》、《集结号》、《瓦力》、《料理鼠王》等45部中美大片,汪明荃、徐小明、张卫健、刘佩琦、王盛德、吴汉章、李易祥、黄翠如等华人明星,《百万宝贝》制片人安德鲁摩根、《洛基》制片人迈克迈德奥伊、《星球大战》音效制作人理查安德森、《撞车》制作人马克哈瑞斯、《狮子王》导演罗伯明可夫、《第一滴血》导演特德科特切夫、《超人》发行商欧玛、《蜘蛛侠》音乐制作人保罗奥特森等逾千名好莱坞知名电影人出席了在好莱坞美国导演家协会总部举办的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共同为中美文化交流喝彩。同时,整个活动都由洛城电台作为当地的独家广播媒体,联合其他兄弟媒体一起追踪报道,并透过直播和邀请嘉宾上现场热线专访节目和中美电影人空中座谈会等形式,将活动推向高潮。连美国布什总统也连续两年亲笔写信给鹰龙传媒表示祝贺,并在贺信中写道:“今年的电影节为中国的电影人提供了展示他们才华和热情的座谈会。这种互相的情感交流不仅推动了艺术,更重要的是,它跨越了文化、语言的障碍,将我们凝聚在了一起。我向中美电影节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所有支持者们表示我的谢意。你们的努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升了世界的精神。”由此可见,美国华人广播业者在推动中美文化艺术交流方面,只要是认真务实专业、一年一年地去做,终会逐步获得美国主流的肯定和支持。
    建国5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力越来越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萧条的今天,席卷全球的 “中国热”更是方兴未艾。在新形势下,加强并改进中国的对外宣传,打造并提升中国的对外形象,使中国的对外宣传和对外形象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匹配,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在不断加深中美广播合作的基础上,鹰龙传媒也积极开展和全球各地华语广播的合作,曾经多次参加过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中国春节和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全球大型联播活动,再加上今次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全频率本土化的合作以及曾经和一些兄弟友台连线制作,针对各自国家和地区专门议题的专题节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衷心希望未来在更多的领域,透过广播发展论坛和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这一合作平台,做出更多优质的节目服务广大听众,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根在中国,海外的华人传媒就是枝干,树强根深,枝干才能茁壮,叶才会茂盛。海外华人媒体只有努力建设好自己,才能配合中国主流广播媒体做好文化的纽带和友谊的桥梁,这就是此次广播发展论坛和全球华语广播协作会议举办的重要性和其深远意义之所在。[16:00]

[王云鹏]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又回到的论坛上来,接下来我们请亚广联广播主讲维吉尔·沙度女士演讲,欢迎。[16:15]

[维吉尔·沙度]我还要再向大家道声下午好,刚才我已经介绍了ABU以及广播的独特之处。广播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都是一些独特的挑战,例如广播它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让他们进行想象,同时广播能够很快地对现在社会和世界上的一些刚刚出现的事件作出非常迅速的反应。我想很多ABU的成员,这些广播电台都能够同意这一点,他们都创造了一些风格和体裁,能够非常快的对现有的事物作出非常快的反应,他们作出的内容能够对一些长时间存在的问题作出反应,而且他们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体裁来满足新的内容变化的需求。
    我们这个演讲是想谈一谈怎么样用广播来抓住听众,让他们怎么能够去通过一些社会问题和一些日常的问题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怎么样能够让他们有参与感,比如说我会举一些世界上各个电台的例子,包括一些ABU的成员,我还会强调广播带来的影响。还有就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过程,我们现在先感受一下。
    第一部分是热爱儿童,关爱儿童。(广播节目播放)解说:这边节目的题目是《开放吧小花蕾》,在自然当中花蕾是代表一种希望,对女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印度的许多地方对女童进行教育,大家不愿意帮助她们实现教育,这个节目实际上是音乐类的节目,节目设计成这样形式很活泼,能够吸引小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而且主要是向家长传达信息,对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男孩女孩都要一样的对待。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金丝猴的故事,这个猴子的名字叫“勇气”。

[维吉尔·沙度]这些节目主要是针对孩子的,帮助孩子去探索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一切,而且要珍视大自然,体验大自然,让孩子参与我们节目的制作,培养他们参与自然的意识,我们特别认为对女童教育方面要一视同仁,我们做了一个特别的节目,而且这些节目也是孩子们参与制作的,而且这个节目无论孩子还是我们成人的受众都可以从孩子参与制作里面获得一些信息。
    解说:这是讲韩国家庭的一个故事,这个小孩一直都梦想成为电视节目上的歌手。
    这是表现人际关系的一个香港的节目,讲的一条街上发生的事情,主要表现的是香港大城市里的人际关系。这里面这个人就是讲我在这里来作这个节目,就是想记录这条街的变迁,这些街都是很有香港味道的街,但是现在这样的街道和商铺保存的现状是非常堪忧的。
    这讲的是在蒙古一些街头流浪儿的故事,这些孩子是被社会隔离开来,在街头流浪讨生计,生活非常辛苦。这是直接采访了一些小朋友,另外还有一些普通人对小孩的仇视和伤害。通过这个节目,是希望社会各界关注这些流浪儿,并对其实施救助。[16:35]

[维吉尔·沙度]这些节目是涉及到我们社会的实质,广播电台包括我们的主持人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创造非常独特的节目,而且要促进我们社会问题的解决,我们作为广播电台也应该更多的关注我们的孩子,特别是残疾的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面是一些关注老年人的节目。(广播节目播放)[16:37]

[维吉尔·沙度]关注老人是一个充满情感的问题,我们这个节目实际上涉及的就是老年人关爱的问题,而且在这个节目当中就提到了对这些老年人帮助,可以由一些志愿者提供,这些老年人在新年过春节的时候没有办法与家人团聚,由于种种的原因最后让一些志愿者来照顾他们,和他们共度春节。
     解说:这是孟加拉国的一个节目,主要讲的是关于孟加拉国贩卖妇女的问题,主要是位于海外的孟加拉国人,向我们国内介绍贩卖妇女的丑恶行径。[16:40]

[维吉尔·沙度]这些节目向我们介绍了我们这个节目与电视机、与其他媒体报道同一个新闻时,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而且和电视相比更加触及一些最为敏感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公众对于打击人口贩卖丑恶行径的意识。 
    解说:这是东京的一个环保的节目,是关于气候变化的节目。从1996年开始东京的广播电台就在制作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节目。而且节目呼吁,在第一期节目当中鼓励我们听众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在家里把灯关掉,这样可以节能省电。节目的第二期就是与其他节目的听众来分享自己家里关灯、节能、省电的经验,而且节目当中会邀请一些环保主义者来向听众介绍一下气候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现在已经有来自15个国家的17个组织都参与了他们发起的关灯节电的项目。[16:45]

[维吉尔·沙度]像对环境的关注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高我们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要求我们提前对我们公众加快宣传教育的工作,对他们进行环境方面事物的分析,而且也使我们的听众参与到我们的环境节目中,让他们在节目当中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环保经验和感受。  
    解说:这个节目的名字是《芭比娃娃的芭比》,主要采访的是希望自己能像芭比一样拥有好身材的女性,节目解释了为了要好的身材节食的害处,这样是对身体的健康非常不利,而且也是非常危险的。
    例如在伊朗非常流行使用一些染指的药品,但是这些药品不是很安全,他们讲到一个巴西模特的案例,最后是由于厌食症死亡了。医疗部门总是责怪时尚单位,很多人因为追求美而放弃了自己的健康,我们在这里也是起到一个教育大众的作用。
    这里有一个独立日,通过照相展示世界这样一个节目。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摄影师拍下的种种的照片,这个照片我们配了一些非常独特而且各具特色的音乐,我们使用了韩国的流行乐曲是非常贴近韩国民众的心。是一个记录性的节目,他记录了韩国在日本殖民期间的一位摄影师的故事。
    这个是澳大利亚的一则节目,讲的是由于开矿造成的一种开矿过热的现象,这个节目非常好的使用了各种采访,深入浅出的讲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且他们采访一些当地的人,使用这些当地人的声音来讲述由于新矿的发现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在这方面其实广播的能力比图片的能力更强。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本地人真实的声音而传递出现实,有时候比图片更加有力。可以让城市里的听众们听到远在边远地区开矿人的声音。
    这个是新加坡的节目,是讲人与人应该互相帮助的节目,这个节目也是非常活泼,而且能够很好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个是乌龟和兔子的故事,它的基础也是中国的龟兔赛跑。它的主题就是要相互要有友爱,而且要有相互的尊重。它讲到这个故事跟传统中的故事有点不同,在过河的时候,乌龟要把兔子背过去,这样体现了一种互助的精神。[16:52]

[维吉尔·沙度]我们广播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教育社会,这些变化可以让我们的广播人能够使用新的办法和用新的手段来给社会提供服务,通过创新,我们的广播可以维持它的生命力,在过去整个世纪中,其实广播在不断的革新,谢谢![16:56]

[王云鹏]谢谢维吉尔·沙度女士精彩的展示和演讲,下面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涂光晋教授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新闻媒体公关传播与危机传播管理》,大家欢迎。[16:58]

[涂光晋]各位下午好,其实今天我讲这个专题不仅涉及到广播,对于整个新闻媒体来说,不光是中国的新闻媒体也包括世界的新闻媒体。实际这些年,公共关系,特别是公共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危机成为大家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我把我要讲的题目向组织者汇报的时候他们建议我来讲这个话题。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新闻媒体的危机传播管理》,说到新闻媒体我想在座的各位这么多年的新闻实践,大家发现今天媒体的竞争不仅是节目的竞争,媒体的竞争,更是品牌的竞争。构成品牌最基本的因素是媒体本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这三个方面实际是从公共的视角看的。我跟大家先介绍一下今天我要讲的主要内容。第一个媒体本身公共关系的一些基本特点,第二媒体公关危机的类型和主要成因。第三媒体危机管理的原则和可以借鉴的策略。
    我们首先看第一个:新闻媒体本身公共关系的特点。很有意思的是,最近这两天我分别给不同的对象讲危机传播管理课,前天是给企业,昨天是给政府,结果这两个完全不从类型的社会组织,他们班上的学员基本都是政府的官员或者是企业的老总,他们向我们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在我讲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的时候,他们说涂老师,媒体本身出了问题谁来解决,说媒体本身难道就没有危机吗?我说当然有,今天我给你们讲,我就讲你们的危机,媒体的危机我给媒体讲,没想到今天就来给媒体讲媒体的危机。
    实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新闻媒体自身也面临公共关系的问题,作为内部,媒体内部的公共关系一般来说既包括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包括部门之间的关系,实际也包括从业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如果出了问题,媒体很可能会陷入危机。而从外部公共关系来看,实际媒体主要面对的,我认为第一大类是媒体主要的内容提供的受众关系,受众关系是媒体公共关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既包括媒体的目标公众,也包括其他公众,其中目标公众是最具有市场营销价值的受众。今天来说在公共关系中受众的提法是没有的,主要是公众,这些人和媒体之间的关系,他们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是广告和广告代理商,跟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们既包括现实的广告代理结构,也包括潜在的,他们是媒体的财富。这些天我们媒体上报道出来的媒体危机里,百度就因为这个问题被牵扯了,先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中,说百度收了三鹿的300万,接着在百度的广告竞价中又报出新闻,11月15号16号两天中央台新闻30分都报告了,一些人在百度上查到的医疗信息是虚假的,普遍的网民提出了一个问题,媒体今天是否仍然把它的利益,特别是经济收益放在它的社会责任上,实际上这个问题,百度所牵扯的事件,既牵扯到受众关系也牵扯到广告和广告代理商的关系。
    第三大类就是合作者关系。我们媒体的上游、下游的相关社会组织,实际上都是属于这一类,媒体之间的竞争者关系,广告发行和受众市场之间也是媒体应该特别关注的,它所追求的目标是竞合观念下开展的,最后一个媒体非常重要的关系是政府关系。
    我们从内部和外部的公共关系分析中,我们实际考虑到一个问题,媒体的公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关有哪些不同处,它的特点何在?首先媒体公共关系的特殊之处,从它公关客体来考察是非常特殊的,可能只是媒体,除了媒体之外跟他能够做比较的就是政府。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同时这些公众和公众关系主体,媒体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
    第一,媒体大多要靠第二销售来实现自身的利益,会牵扯到一系列非常特殊的利益规定和机制,这个关系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我们会失去受众对我们的信任,或者我们会失去广告组、广告商对我们资金上的支持,所以中间平衡点的把握是媒体今天必须面对的现实。
    下面从公共关系的主体考察,媒体这种公共关系的主体就更加特殊了。
    第一,作为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就是组织、公众和传播。只有媒体这种特殊的组织,它的主体和渠道是统一化的,媒体自己既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也是自身开展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渠道。
    第二,另外一个特殊渠道,所有的组织开展特殊关系都要经过传播,其中特别是大众传播,但是媒体本身的手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的传播手段,公共关系传播手段和媒体自身的功能又是一致的。所以它就带来了两个矛盾,第一个矛盾,一方面使媒体开展公共关系变得十分便利,所以大家发现无论是什么媒体,我们传统的报纸、杂志还是新鲜的媒体,他们都是自我宣传的,他开展这个宣传实在是太便利了。但是另一方面也足以使媒体面临一种困境,就是所有的媒体必须在这种传播中,把自己的作为社会空气的这种角色和作为自我推广手段的之间作出一种恰当的选择。
    某个媒体在内地有很大的观众缘,在自己的10周年的庆典上评出了10年的12大贡献,这12大贡献中牵扯到最近的一系列的大事件,包括两岸关系的连战访问大陆,结果大家越往后看越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秘密,所有的人物实际都和媒体本身相关,包括评出了浙江的一个作为自然保护遗产的村落,这个村落之所以会中,不仅是因为它对自然遗产的保护非常到位,更是因为这个媒体的一位副台长在这个村落因公殉职,这个节目当时给大家看的时候是非常感动,但是之后再看觉得是自我标榜,在自我宣传。
    所以大家可能会说,我们在用公共资源,包括我们的广播资源电视资源在传播自身信息的时候我们是否在滥用这种权利?谁给了我们这种权利?所以我们在很好的打造自己的品牌,塑造自己的形象的时候,我们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对我们的品牌造成损害。第二个任何新闻媒体都无法回避他自身的属性,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市场属性的兼顾。
    第二,媒体本身要想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媒体品牌建设是非常重要,在品牌目标和具体的经营目标之间如何做到兼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实际包括我们的公众和受众是非常复杂的,他们的需要包括他们的利益,也是各不相同的,更不要说他们的偏好,所以多层多级受众群体的结果,应该争取到他的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都能有所兼顾。
    最后,公关手段以及广告促销等其他营销传播手段如何兼顾。
    下面看第二个大的问题,也就是今天我主要讲的问题,媒体公关危机的类型与成因。
    今年3·14拉萨的打砸抢烧,我可以归为事件,我们的冰雪灾害呢?他是经过一段时间连续气温保持不稳定情况下发生的灾害,我觉得这个解释有三个词汇确实说出了危机影响的直接后果,直接损害的是利益、形象。今年9月份大家关注的以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的,实际主要影响的是利益,中国牛奶的经济损失达到67亿人民币,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形象,影响到三鹿和发现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的这些企业的形象,进而影响中国奶制品行业的形象,进而影响中国食品,乃至中国产品的形象,最终它影响到中国政府的形象,乃至国家的。比如三鹿厂大家可以明显的看到,肯定会被其他的场所收购,危机是对一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研究危险,并且在时间压力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作出关键的决策,我觉得他给我个人最大的启发是在第一行的两个说法,危机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已经超乎利益和形象之外,变成对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和相关行为准则架构。这次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恰恰就是这个。我们的相关社会组织这些企业有没有自己的行为底线,如果大家觉得底线都已经被颠覆了,那么社会危机不是一个利益和形象的问题了。
    我觉得作为新闻媒体经常出现的一些事件颠覆这个问题,百度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正式的记者不多,冒充的记者不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冒充记者,实际早在几年前,山西的有个开矿事件,据说新华社的记者收受了金元宝,这个金元宝据说几千块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结果他们最后被双开,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的震动。我觉得不在收受贿赂,是和经济危机相关。接着是北京这些年发生的包子事件,我看了这个节目给我比较大的震动,所以现在为了追求收视率。有些媒体所采用的有些做法,或者说有些媒体从业者所采取的有些做法,颠覆的是大家对于媒体的起码的信任。最终颠覆的是这个媒体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监测机构,一个瞭望者基本的社会机制和基本的职业底线,以及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果说媒体的最大影响在哪儿,我觉得不止是影响我们的收入了。
    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威胁性的形式、情景或状态,危机如果只是事件,我们只要把事件摆平就行了,我特别强调摆平,危机如果真正变成了一种形式、情景和状态,就不是那么容易摆平的了,大家发现消防队有点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的感觉。我们今年遇到的相当多的危机实际上都是这种原因,包括汶川大地震,虽然它是自然灾害的问题,但是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危机带来的影响,包括危机所直接涉及的人的心理状态。我们把他看成是一个情景状态,比看成是一个事件事故更加有利。
    危机的特征列出四条,第一个是不可完全的预知性,我觉得这在我们媒体的报道中体现了危机的特点,比如说汶川大地震,某一个地震局的官员在地震之后发表了一段感言,从世界科学的角度出发,地震本身就是无法预测的,这个信息的本身受到了很多人的置疑,而媒体传播出信息的本身,包括专家自己传播信息的本身,使危机更加大。
    第二破坏的严重性,今年年初冰雪灾害的直接损害1111亿人民币,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损失将近8700亿人民币,三鹿奶粉的损失超过100亿人民币,加起来就是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央马上要拨出财政救市的4万亿人民币的1/4。
    第三,还有紧迫性,媒体面对的危机类型,我列了四类,第一类是金融危机,这种危机在一些规模相对不大的媒体经常发生,第二管理危机,这是经常发生的,包括在内容管理上,人员管理上,广告管理上和行政管理上,只要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危机就会迅速的蔓延开来,而且对媒体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害。
    最近有两起事件,都是和山西相关,真正的原因我们不清楚,据说相关的代理律师曾经要求到山西见被抓起来的女记者,被拒绝了,这件事推给了高检,高检又推给了当地基层部门,实际上大家也在考虑,除了我们置疑司法部门在中间可能存在问题之外,其实也有人置疑我们媒体的记者是否也有职业道德存在,已经不像我们媒体以前相对简单的理解的原因那么简单和单纯了。
    第三就是法律危机,最后是素质危机。现在我们的媒体的素质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怀疑,我们媒体为公众设置的议程,是不是我们社会应该关注的议程,我们对于这个议程的关注和解读是否是公正的解读,这些都会引起大家高度的关注,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公众的参与的能力,公众发表意见的能力,而且他们参与的平台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危机一触即发。
    为什么危机会频发?第一我们社会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媒体的社会责任与生存之间巨大的压力不断发生冲突,如何抉择是非常困难。
    第二,媒体内部的环境,媒体从业人员四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要提高。
    第三,是传播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传播渠道的扩展,媒体竞争的加剧,使媒体负面因素的传播范围急剧扩大。
    最后,是观众环境的变化,法制观念的提高使他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权利的保护。最后危机到底应该如何管理,对媒体说实际首先应该区分危机公关核危机管理,危机公关是他们采用的手法,我去哪儿都问我,涂老师,教我们几招怎么把记者赶走。我说对不起,我是教媒体的,我要教记者怎么提问,而不是教你们怎么赶记者。我无论是进行什么讲座,都在教大家几招,我觉得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非常危险,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不是同一个,危机公关是组织的形象受损时所开展的,危机管理包括预测危机,制定相应的措施的一整套机制,是危机的全过程管理,从没发生,到发生危机应对,到危机过后的恢复管理都属于危机管理。我们媒体对危机的意识都很淡薄,都认为是别人的危机,可是稍不留神,危机就烧上了自己。
    危机管理有哪些目标?第一个转危为安,第二个化危为机。德江市转危为安及时化解了,瓮安是让危机进一步深化了,全县有4万人,3万人参加了这次的暴力事件,大家发现其实转危为安的事件比率不低,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存在着期待。
    危机如何处理,首先包括媒体在内,发生了相关危机时候后的第一条不是站出来先否认,而是自己先深入现场了解事实,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分析情况,作出对策。对于所涉及的相关公众应该安抚他们,同时自己不仅要用自己的平台,也要联络相关的媒体来主导舆论,接着要多方沟通加速化解和有效行动。时间关系,我不再多讲。
    实际危机管理是有一个原则的,早在100多年前第一个公关职业是美国新闻记者出生,他开设了美国第一家公关咨询事务所,为多间美国特大的企业担任公关顾问,处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所以你把公共关系的原则定为一个基本的中国话里的一个字叫“讲真话”它的公关的传播原则和新闻报道的原则是一致的。所以英国公关专家提出了危机传播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因为他第一个字母都是“T”,所有叫“三T原则”,第一个是以我为主,第二个是尽快提供信息,第三个是提供全部信息。
    媒体如果自身发生了危机也应该注意这一点,也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不利的信息都应该公布,如果既体工队自己有利的信息,又提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公众会接受全部的信息。
    具体的实施我有小小的建议,第一借助自身平台提供真实信息,“开口说话”,媒体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也要自己开口,否则一旦失去了舆论的主导权,自己再站出来去辩论,会变得非常被动,很难扭转局面。第二,专业人士作出专业分析,权威机构发表权威意见,“借口说话”,媒体其实是经常被大家借口说话的一个平台,我们自己却很少借口说话,其实“借口说话”在公众看来是最公平也是最可信的一种说法,借专家、借政府、借公正的第三方来说,实际是媒体化解自身危机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好,就到这里,谢谢大家![17:27]

[王云鹏]谢谢涂光晋教授的精彩演讲,今天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今天的广播发展论坛的各项议程,现在休会,谢谢大家![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