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家视点
赵子忠:突发新闻事件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
中广网    12月16日 12:25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突发新闻事件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赵子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子忠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同仁,各位来宾上午好。按照会议的总体要求,我在这个会议上要做一个关于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的主题发言。大家知道2008年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这种不寻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突发事件不断出现,包括抗风雪,南方雨雪冰冻,包括5·12地震,这一切对我们媒体都是考验。第二,面对这种突发事件,这对我们全中国、每一个人,特别是媒体提出了考验。我们既接受挑战,又接受挑战。我们作为中国广播来说,在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中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感觉欣慰的是经受住了考验,也迎接了挑战。所以在挑战过程中,我们广播同仁也面对同一个课题,就是我们在突发事件合作里也推动我们思考一个共同的课题,就是我们如何把突发事件中的合作引入到我们正常的新闻报道中,使我们在新闻报道中能够资源共享,形成合作共赢的机制。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合作与信息共享的必要性。第二个是讲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成功运作,互换媒体合作常态化和集体化。

    先说一下重大事件中媒体合作与信息共享的必要性。一个是重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与广播的唯一性让媒体合作与广播成为必须。在灾害发生的初期,特别是我们在雨雪冰冻灾害,在5·12地震中,在我们一线报道的媒体记者,我们都有切实的体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媒体如何做出快速的应对,快速的把信息传达到社会大众,这是需要我们做出一系列努力的。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广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就像中央领导最后在抗震救灾总结批示中说的,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有信息需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一个是事件程度及损失情况,一个是区内,一个是区外,都要向社会通报情况。

    第二个是救援进行。灾害发生后,无论是受灾的地区或者是灾外的地区,我们都想知道,我们政府和社会各级部门是怎么来救援的。

    第三个是关于自救呼救的知识。

    第四个是政府公众的反应。

    第五个是灾害的情况。

    按照国家应急的体制,地震发生了或者在冰雪灾害的情况下政府的反应怎么样,对受灾地区的民众有直接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还有事件发生周边地区的状况。包括这次的5·12大地震,包括四川成都和周边的地区几个省份的受灾情况怎么样,这个对震中的救援应急会起到直接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个情感的支持和心理的救助,特别是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媒体在这里头稳定受众,稳定社会,媒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有就是家人亲属受灾的情况,这个受众也比较关注。

    还有一个就是有效媒体的唯一性,在突发事件出现以后,面临的交通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是媒体广播,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有效媒体。我们在前方报道过程中,特别是5·12报道中,我们在开前方的碰头会上,包括电视台的、报纸媒体,一提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提到广播,他们都竖起大拇指。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广播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确实起到了连接政府与各方面桥梁的作用,所以唯一性也就体现在这里。媒体作为唯一性过程中有这么几个独特的功能,一个是连接信息内外的桥梁,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社会公众之间,灾区内外的消息。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是中国广播网在这次的抗灾救灾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成为了政府指挥抢险的团队。国内的交通部门,银行部门,都是把电台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第三是稳定公众的良方。我们通过广播把救灾的进展情况都直接传达给受众。有一个旅行团到了成都的九寨沟去旅游,正好发生地震,把他们困在了九寨沟的孤岛里。这个时候正好有辆车,车上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爱心纸条》。他们就用手机联系了,最后通过我们中央台驻四川记者站,最后把他们29个人成功的营救出来。所以当时他们办事处的主任专门把我们请到一块儿感谢我们。在这次突发事件中媒体起的作用,可能我们自己也没有估计到。我们起到稳定公众的作用。

    第四个是心理救助和抚慰的载体。我们通过后期的节目就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在灾区的时候心理和生理受的压力是难以想象。在这个时候哪怕播放一个受众的声音,播放媒体过程中采制社会各界的援助的声音,这个时候我们会有安慰,这是其他没法达到的。

    第五个是亲情的纽带。这是媒体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广播媒体。在国家应急紧急时可以有一个准备,在国外广播也是应急突发事件中必备的工具。我们国家今年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抗震救灾成功的经验也提示我们从应急事件上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

    最后,是作为一个信息来源。在广播事件发生初期,广播的信息成为其他包括报纸、电视等媒体主要的信息来源。我们广播在这里是独树一帜。包括前方指挥部召开协调会的时候,新华社、《人民日报》他们也去了记者,但是没有办法传出来。技术的发展也引领我们媒体,特别是广播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媒体的独特功能。

    国家媒体的权威性主要是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主要是内容的权威性,主要是媒体的公信力的权威性,集合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这种权威性使地方在这个权威性上有局限性。地方媒体有地方媒体的优势,它的本土性我感觉是这样,一个是亲近性,一个是地方的特色性,还有地方受众,当地受众的习惯性,所以可以抓住当地媒体的亲近性。还有就是国家媒体的信息的海量性,这来自于有关政府,包括中央的、国家的有关部门的、媒体之间的。还有地方媒体的有限性,主要反映了地方的资讯可以有所了解,上面的中央和政府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十分清楚,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媒体的权威性与地方媒体的本土性拉动媒体合作。

    这次抗震救灾也好,雨雪冰冻也好,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时的推出了两个栏目,一个是《汶川应急救援》,一个是《爱心守望》,确实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确实起到了拉动地方媒体和国家媒体的合作,所以这种优势的互补和信息共享形成了信息优势广泛的格局。

    第三,国家媒体在灾难中成为全社会的共鸣箱。这个共鸣箱就是充分的合作会向信息更大化,构成了内容的广泛性。第二个声音蕴含的情感,有亲情、友情、爱情打动了灾区人心,这是感情的丰富性。第三是声音激发行动的同步性,主要是来自地方电视台,网络媒体。大范围的媒体合作信息共享,以及大面积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同时通过媒体的激发和引领,让全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把大家都集中起来,媒体的共享产生共鸣,媒体的作用来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我们在形成重大突发事件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

    第二个问题是重大突发事件中与媒体合作的常态化和机制。第一个是重大突发事件成功运作的缘由。作为一个媒体,一要有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有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我们在责任感和良知的引领下我们形成一种合作的共识,形成一种共享的必须,形成一种机制的可能,也形成一种互利的纽带。我们在责任感和良知的引领下我们合作成为必然,共享成为必需,机制成为可能,互利成为纽带。包括奥运广播联盟,包括《汶川应急救援》,包括《爱心守望》,确实能使我们媒体能够互利合作共赢。中国的国家媒体在国内中要起主导作用,在国际要起引导作用,主导和引领。在我们应对突发事件中充分了凝聚了我们的实力。

    第二个是媒体合作的常态化,使媒体自发地形成了有组织的机制化活动。作为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当前这种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使我们媒体的合作主要有几个方式:一个是媒体合作的前提我们要把握,这种媒体合作的前提,一个是优势独特和互相抗衡,就是对立性。从哲学的角度讲是斗争性。无论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包括新媒体,各有各的特点,这种特点形成了对抗性。第二个是互相承认,为了合作和发展我们必须承认对方的优势。第三个是应对竞争,贴近受众。我们在各项调查中也反映,我们的受众不是单一的,我们如何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既要针对我们的广播受众,也不要放弃新媒体、电视媒体的受众,这使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气象和氛围。我们形成三种方式:一种是资源共享,为了形成这种独立的舆论氛围可以引进其他的媒体进行通力,这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范围,引进其他媒体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舆论氛围。还有一个是强强联合,特别是我们强强联合。这几年的合作,广播和报纸,电视和报纸,报纸和互联网也有互相合作。

    第二个是媒体竞争一定阶段后必然要走向和,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们在办企业和事业过程,我们要善于市场经济的理念来办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办市场,我们要引进公益性事业的机制来运作我们的市场,这是相通流通的。我们在两条腿走路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我们有这种机制,面对这种大的背景和环境,我们广播媒体的常态化,如何走向联系密切、协调、有组织的机制化合作。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往前走,这样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次我们在中国广播论坛上在这方面作出一个实质性的工作。

    第三个就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共享平台组成媒体的合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我们大家也知道,信息网络技术使我们广播的传播方式、办台理念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使我们的采、编、播整个流程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人力成本大量的节约,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合作共赢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我记得美国的记者写了一本书叫《地球是平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广播,无论是国家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我们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之后跑的快慢就是机制了,我们携手共同迈向未来的时候我们要共同起跑。

    各供所有,共同提供信息,这是一个合作的基本前提。在信息平台上各取所需,共同分享信息,这是我们的基本目的,但是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体现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来推动我们广播的大繁荣大发展。

    第四,关于自身发展的愿景和真诚合作的愿望使合作成为迫切的需要。一个是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一个是应对挑战的需要,第三是产业竞争的需要,还有真诚合作的愿望,还有成功尝试的经验,还有我们合作的广阔空间就是广播合作的广阔空间。我想我们战略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过去的合作共赢当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尝试,有东部、西部等一系列尝试,这些大多都是分散的、自发的、松散型的组织,这种战略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从一种松散的走向一种机制化的、有组织的、合作的共同体。所以包括我们经济是这样,东盟也是这样的。东盟也有宪章,东盟的宪章已经出来了,是经济的联合都逐渐从松散自主的走向常态化的机制化的合作。我们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是这样的,我们应对媒体也是这样,这是一个方面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在互换重视的同时,如何发挥广播的优势,把自己做到极致,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把自己做到极致的过程中我们广播媒体也要做,我们任何当地的电台都有局限性,我们的触角不会伸到每一个县的角落。产业竞争对我们来说是新的课题,我们中央台今年也实行了制播分离,这种探索需要理念的探索,运行机制的探索。这种探索我们相信有成功的,但是也可能允许有完善,允许有偏离,但是我们勇敢的往前走。还有真诚合作的愿望,我想我们这种真诚合作的愿望体现在今天我们可以共动坐下来,静下心来就我们广播的未来展望前景,讨论机制,规范模式,制定章程,所以这种背景下我们有信心也有愿望坐下来一起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发展,发展自己,这种自己是大自己和小自己,一个是大自己是广播,一个小自己是我们自己,这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成功尝试的经验,08年有雨雪冰冻还有抗震救灾,我们对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机制有一个成功的经验,我们广播合作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这种空间需要们共同去描摹我们未来的蓝图,单靠哪一家都不行,我们共同携手走我们广播的康庄大道。信息共享是广播做大做强的基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所以衷心的希望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见势共赢,这是我们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邱翔      
会议议程 更多...
·12月15日:全天报到
·12月16日:2008广播发展论坛开幕式、主题演讲
·12月17日:全国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 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会议
·12月18日:会议结束
·出席会议的国新办广电总局领导
·出席会议的中央台国际台有关领导
·出席会议的地方台有关领导
论坛回顾
    (中国)广播发展论坛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03年开始创办的全球广播界年度性的国际论坛,旨在加强全球广播界的交流,促进全球广播的合作,推动中国广播与全球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
相关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