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阳概况 | 城市风光 | 魅影回眸
贵阳概况
   9月1日早上,2008中国.贵阳避暑季之要爽到贵阳体验游的网络媒体和中外记者离开贵阳。
背景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背景资料
贵阳避暑经济蓬勃发展
中广网    2007-06-2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6月21日消息 贵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树木常青,四季如春,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凡去过贵阳地区旅游的中外游人都盛赞贵阳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2006年4月22日,贵阳获得“中国避暑之都”的特别美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

    贵阳位于贵州省的中部,属黔中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约为15.3℃。一年之中,以七月气温最高,平均约为24℃,无骄阳炙烤之累;元月气温最低,平均约为4.6℃,无冰霜凛冽之苦。 另外,贵阳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四季无风沙。从气温、降水、风、光照等气候要素来综合考察,贵阳气候确实宜人生活,宜万物滋生发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堪为旅游度假、消暑避寒的好地方。 近年来,随着贵阳市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中外游客到贵阳来亲身体验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

    2006年4月22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GN)(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亚太委员会直属机构)、经济导报中国城市杂志社、中国城市研究院(香港)口碑中心、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中国委员会、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中心、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版图工程生态示范基地、中国驴友会(香港)在香港对联合评价的“2006年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及“中国避暑之都”贵阳夏季优势旅游气候资源”举办专家论证会。论证会上,根据各地口碑调查累计总票数,加之有关专家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审,30个城市入“2006年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10个城市入选“2006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中国贵阳再次荣登榜首,按排名规则,专家一致通过贵阳获得“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形象特别美誉。

    “避暑之都”催生“清凉经济”

    好气候,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好气候,可以转化为一个城市的旅游财富、人居财富、文化财富、经济财富。贵阳夏天舒适宜人,避暑旅游气候资源优越,不仅是贵阳人的财富,也是全国人民、海内外游客应该共同享有的共同财富。

    近年来,贵阳着力打造“避暑之都”品牌,借助“森林之城·避暑之都”城市名片,2006年,贵阳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0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同比净增20多亿元;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占全省总接待人数的25%,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1%。根据有关专家预测,我们还将进一步迎来避暑旅游经济发展的好时光。

    气候是财富,贵阳避暑经济蓬勃发展

    今年6月,随着国内酷暑季节的来临,“避暑之都”这块金字招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避暑旅客到筑旅游,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成为林城贵阳夏季的最大卖点,对旅游的拉动效应凸显。

    据贵阳市旅游局的不完全统计,6月至7月,全市各家旅行社、酒店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两城区50多家星级宾馆全部爆满,仅6月份就接待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49000人次。进入7月份后,每天的接待量更是与日俱增,日接待量超过2000人次。由于游客大量涌入,两城区酒店、饭店的14000个床位每天无一空缺,全市17家旅游客运公司的600多台旅游车也出现了饱和现象。据贵阳市旅游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贵阳市的旅游总收入达到了83.1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47.86%,其中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了1765万人次,同比增长24.47%,国内旅游收入80.54亿元,同比增长48.21%,海外旅游者则达到了82591人,同比增长40.83%,创汇3280万美元。以“中国避暑之都”为核心的城市品牌塑造与提升战略,为贵阳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回报十分明显。有关专家认为,“避暑之都”带来的品牌效应催生了“清凉经济”,表明贵阳的生态环境优势正在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增强贵阳竞争力的重要一翼。“中国避暑之都”的称誉,对进一步提升“森林之城”贵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贵阳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贵阳“宜居?宜游?宜业”的良好生态优势和人居环境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可。

    贵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利用气候优势条件,发展避暑旅游经济、避暑旅游产业,成为提升林城对外形象的成功一笔。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正显示强大的吸附能力,实践证明贵州打“清凉牌”这着棋走对了,避暑气候资源开发即将进入品牌时代。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