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报道 | 英模事迹 | 媒体评论
最新报道
·直播回放: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
·最高法院为抗震英雄集体和个人记一等功
·两部委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英雄个人
·中央文明办就评选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答问
·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绵阳紧急选派102名干部挂职北川
媒体评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媒体评论
一次大灾如何教育三代人
中广网    2008-06-1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在着眼于人本身所能够完善的问题方面,我们足够清醒了吗、尽力了吗、能坚持吗

    2008年5月16日星期五的夜晚,四川德阳。大震之后的一阵五六级余震,房顶落下些许石灰块,尖叫和奔跑声四处响起。这种情况是我们抗震抢险医疗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几天来,小震连连,救护车警笛声紧,直升机飞驰往来,疲惫紧张和缺少睡眠常常让我冒出震感的幻觉——周围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而地震真的来临时,反倒麻木和慵懒了。

    这几天,与死神赛跑的高强度伤员救治工作逐渐缓解。和前期的大量各种复杂手术相比,三天后送来的几十个从废墟中极其幸运地解救出来的伤员,大都面临截肢的命运。就在不远处,数以万计的生命在那一瞬间消逝,而我们于12日深夜从重庆来到了这个悲壮的城市。

    在德阳,不计其数的志愿者,各路专业人士,军队武警的千军万马,聚集成一股洪流。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共享一个手机、一瓶水、一包烟、一床棉被。热心的路人和急于报答免费救助的淳朴农民,可以随时随地为你做任何事——搬东西、送东西、看东西,直到代为买东西。有几个在德阳旅游的美国小伙,整天活跃在急诊室,用词不达意的汉语安慰一个又一个刚入院的伤者。我们的医疗队展开在20余个帐篷、病房、车辆当中,基本上都是敞门状态,到现在为止没丢失过大大小小一件东西。

    特别是一群群孩子们,学校停课了,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我们身边。一脸稚气和瘦小的身体,他们在家里可能还在撒娇,而在病房里,却争着为伤员端走便盆,勇敢地抱走带血的衣物和绷带。

    13日那些最忙乱的时刻,他们像小鸟一样穿梭于遍地伤员的门急诊大厅,用灵巧的小手为伤员系上色彩鲜艳的绸丝带,凑到近前稚气地喊着“你是最棒的”。无论是媒体还是那些大人们,大多没有注意到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所做的贡献,他们也决没有想到要表现自己——这足以让我们每天看到的某些属于成年人的行为变得渺小——不被批评或拒绝对于他们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第二天,孩子们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被清出大厅,因为医院必须维持更好的秩序,于是全德阳最长的队伍出现在志愿者招募站。看到这一幕,一位指挥过多次抢险救援的将军感叹道:这些举动的意义,至少能够教育三代人。

    毫无疑问,越来越现代化的公路设施、医疗体系,更结实的建筑,使得强烈地震对人们的伤害较以往有所减少。不过,我们在大自然面前仍旧十分脆弱。人类探索与把握自然的道路仍旧十分漫长,如果说面对天灾,自觉地加快这一进程的愿望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话,相比之下,在着眼于人本身所能够完善的问题方面,我们足够清醒了吗,尽力了吗,能坚持吗?

    记得15日,我在德阳人民医院急诊手术室门口,看到一位农民父亲站在他掩埋近70小时的女儿的推车旁,医生告诉他那位姑娘的两条腿将分别从哪里截去。父亲冒汗的脸上,女儿大难不死的喜悦一点点、一片片地消失。

    “还可以走路不?”他似乎坚信医生那些术语不是他已经听明白的意思。周围有人说装了假肢就能走、有人说救命要紧还管那么多……女孩18岁,志愿者祝福她的黄丝带扎在胸口上,随我们翻看X光片偶尔跳动一两下,像是对她重回人间的问候。她脸色因虚弱而苍白,大大的眼睛避开我们,飘忽于前上方某一空旷处,什么表情也没有。

    很快,她就被推进手术室,当然,也就从此消失于数以千计的伤员中。她从鬼门关处被救了回来,算是幸运了,而她以后漫长的人生会不会幸福?人们在不可抗拒的灾害面前的幸运,是不是终究会被更现实、更严酷的具体生活困境所淹没?

    在生物界,大地安全与否,其重要性远高于物种竞争、疾病和风、火、寒、暑,所以许多动物具有规避地震、洪水的本能。而人类演进发展的那些基本要素,就像生存安全一样不可缺少,比如互助协作、比如利他精神、比如交往的诚信、比如尊严与发展成果的共享。

    我们也应该建立关于“心”的安全保障机制。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赖以生息的大地上,爱心如潮水般涌动在短暂的灾害生活当下,而思绪则有必要走得更远。我们还须记住,要去克服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断裂带,建造减灾根基更持久、更坚强、更宽容的心灵家园。(作者郭继卫为第三军医大学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队长)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责编: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