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胆琴心 铁骨柔情
文汇报记者江胜信:王瑛书记是从市里交流到南江来的干部,在这11年里,她是否提出过个人生活上的难处,巴中市委有没有考虑将她调回市里?
李仲彬:市委专门研究过,但她却说,我活不久了,我愿意留在南江,老百姓认识我,我比较熟悉南江,我在这儿工作心情很愉快。评上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后,市委也考虑提拔她,但她总是风格很高。2008年9月,我们根据王瑛同志的实绩和精神,给她解决了正县级,破例给予了提拔。
李晓春:王瑛多次表示非常热爱纪检工作,中央、省、市纪委,市委和南江县委对她的工作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和肯定,对她的生活也非常关心。特别是她被评为全国先进标兵后,中纪委干部室受中纪委领导委托,省纪委干部室受省纪委委托,还有省纪委的领导,都去看过她,非常关心她。她有深深的纪检情结,希望在纪检岗位上继续干下去,奉献自己的余生。
四川日报记者李传君:请问你们在与王瑛同志接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她比较柔弱的一面,尤其是在患病之后,让你们感动、流泪的一面。
李仲彬:有。我来到巴中5年了,与王瑛同志接触比较多。王瑛在家里,是妻子、是母亲、是一个自然人,她也有情有爱。有一次,我和她开过一个玩笑,我问她是星期六还是星期天回去,回家做不做家务,会炒菜吗?她说,我回家后要做家务,但我在家的时间太少,家务也做得很少,回到家丈夫就很高兴了,我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很对不起我的丈夫。王瑛回家时,还经常从南江买一些蔬菜带回去。王瑛非常和蔼,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王瑛去世的那天,我哭了。和王瑛交往过的人、接触过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李晓春:王瑛工作特别有耐心、特别细心。她一方面敢于斗硬,坚持原则,严肃查处,不徇私情;另一方面,她又挽救帮助被查处的干部,耐心教育,细心观察。
中国妇女报记者乔虹:王瑛作为一位女性纪检干部,在处理问题上,有什么特点?
苏梅:女性在工作中,会付出很多,王瑛也是这样。女性在纪检岗位上,经常是很严肃的。但作为女性,许多女纪检干部仍然是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妻子。我想,王瑛同志肯定对家里有深深的愧疚,但她也是一个好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从没放松过。她的儿子是非常争气的,读书成绩非常优异。我想,王瑛也可能是给她的孩子树了一个榜样,这种精神上的东西,不一定是一时,但肯定是终生的陪伴。
新华社记者杨迪:我们了解到王瑛的丈夫也是一名党政干部,他们之间产生过矛盾吗?
李仲彬:王瑛和丈夫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工作上互相支持。在她重病期间,他的爱人给她的关爱更多。他单位的领导多给了她丈夫一些休假,组织上尽可能给予最大关心和关爱。
经济日报记者杨忠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纪委书记是得罪人的差事,为什么王瑛同志还让被她查处的对象心存感激?
李仲彬:我认为是因为她出于一个“公”字,出于公心,体现公正。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出于公心、体现公正,哪怕有一些失误,大家都会拥护你。
李晓春:王瑛同志之所以能够赢得大家公认,主要是她出于公心,秉公执纪,只要群众满意、干部满意、大多数人满意,符合党的纪律,符合人民心愿,就能够得到人民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