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冬衣冬被都是新的”
“请1至8队的队长带上农用车,安排青壮年到村委会领过冬物资。”10月24日一大早,绵竹遵道镇秦家坎村几乎所有人都涌到了村委会门口。尽管人多嘈杂,但大家都有序地排起了长龙。两个小时后,江苏常州向遵道捐赠的过冬物资抵达这里,满满7个火车皮重达200多吨的被褥、棉被、衣服等过冬物资,分发到了全镇11个村及社区的每户村民手中。
下午1点,3大卡车载满的1239床棉被、10902件衣服准时到达村委会大门口。村支书肖远贵早早就安置了一块宽敞空地,安排卸货。
村民谭大会全家分到了冬被、毛毯、雨靴、毛衣、棉背心、保暖内衣等过冬物资,她特地给女儿领了件粉红色的厚衣服。“女娃儿就喜欢这个颜色。”尤其让谭大会惊喜的是,所有生活物资都是新的。排在谭大会后面的年轻妈妈杨萍牵着儿子,领了一套天蓝色童装和一本故事书,“今年全家人的过冬衣服都有了。”
秦家坎村是遵道镇内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有村民3221人。按分配标准,该村分到的物资数量最多,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最大。“村民们都是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村委会的。”肖远贵看着大家开心地领到过冬物资,一直压在他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据绵竹市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绵竹至少有30万人需要过冬物资。目前绵竹已储备过冬棉衣67990件、棉被25444床,省民政厅计划下拨4万床(件)防寒被服。同时,江苏省已为绵竹捐赠棉衣30万件、棉被20万床,已陆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绵竹目前正对农村缺衣(被)的农户做进一步统计,并计划后续三个月的资金物资将首先保障“三孤”人员、低保家庭、重伤残家庭等困难群众。
给房子穿上“保暖外套”
“终于赶在冬季下雪前搬进新居了!”10月18日,什邡红白镇峡马口村3组农户黎自强,仅用1月零4天就建好6间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成为该镇首家搬进新房的农户。
和黎自强一样,在极重灾区红白镇,越来越多的农户正加紧进行永久性住房建设,争取在冬季来临前住进新房。当地政府已开始指导农民给房屋穿上一件厚厚的“保暖外套”。“可以在屋顶防雨帆布、彩条布上绑扎稻草、秸秆等轻质填充物,在房屋墙壁四周贴牛皮纸、报纸等,以达到较好的保暖和防雨效果。”红白镇副镇长黄立顺介绍。
在另一个重灾区什邡,这几天各机关、社区干部和板房管委会干部正深入过渡房住户家中进行过冬隐患排查,解决房屋和板房漏风、防雨、防雪问题。“对于地处高寒山区的地方,我们已开始提前储备充足的粮食、取暖燃料和生活必需品,满足冬令春荒的需要。”什邡市民政局局长曾祥华说。
德阳市规划和建设局透露,地震后德阳需建永久性房屋的农户有28万余户。目前已有12642户搬入新居,至年底将有80%的农户搬进新居过年。
同时,城镇住房建设也已启动了受损房屋鉴定和维修加固工作,年内加固工程完成50%,住房重建开工20%。板房区域内也正加紧对防洪基础设施、用电设施、日用配套设施等进行整改。各安置区还进一步增建了集餐饮、日用百货、蔬菜肉类等于一体的综合市场。
绵阳坝子乡:一起烤火的温暖
平武县坝子乡属于高寒山区,10月底,这里的温度已降到10度左右。“冬天不烤火莫法过冬!”严冬临近,坝子乡千方百计为受灾群众抢修永久性农房,协调农户“打挤”合住农房,全乡人民齐心协力、互爱互助过严冬。
10月25日,服龙村的何大海一家3口、双龙村的巩林一家4口搬进刚刚完工的新农房,房里通上了电,可以烤电暖器也可以烤炭火。他们说,过一个暖冬没问题。
坝子乡有50%的农房在地震中没有垮塌或仅需加固便可使用。寒冬临近,乡里乡亲纷纷向遭遇倒房的群众敞开家门,新房尚未完工的群众大多暂住在亲友家,并无受冻之忧。双龙村的李林一家4口现住在岳丈家,一边修当地流行的“走马转角楼”,预计11月下旬即可完工。
据坝子乡党委书记王斌介绍,坝子乡山高天寒,群众过冬必须烤火,而住板房烤炭火易“闭气”,而且坝子乡山高路陡,没有成片建板房的条件,群众过冬只能住进永久房。目前全乡永久性农房建设已开工829户,其中123户已完工,建房工程完成60%以上的389户,在建户均暂住亲友家或简易房中。预计年底前,坝子乡大多数在建农房可以完工或部分完工,群众都有过冬住房。
(注:四川在线2008年11月3日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