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音频 | 图片报道 | 最新动态消息 | 各地沙尘天气 | 环境生态治理 | 相关专题 |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更多...
各地沙尘天气 更多...
·大风沙尘再袭河北 近七十县市扬沙浮尘
·北京遭扬沙浮尘 专家:此次不会发展为沙尘暴
·呼和浩特发布大风蓝色和沙尘暴黄色预警
·内蒙古乌海市迎来今春第一场沙尘天气
·乌海市迎来今年春年以来的第一场沙尘天气
·沙尘暴监测:二连浩特启动环境空气监测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相关报道
沙尘暴虽然走了 但居安当思危
中广网    2008-03-1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沙尘暴来了,全社会一下子高度警觉,加大防沙治沙力度的呼声不绝于耳;沙尘暴走了,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便随之而去,防沙治沙问题被抛到了脑后,甚至好像根本不存在这回事儿。难怪每年全国两会召开之时,来自沙区的代表和委员都有一种“集体无意识”:“希望”会议期间多刮几场沙尘暴,否则有关的呼吁就少人理睬、没人关心了。

  其实,沙尘暴是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互相“碰撞”的结果,沙尘暴的多少、强弱,有时并不能反映生态的真实状况――如果没有适宜的气象条件,即使荒漠化很严重、沙源足够多,也不会产生沙尘暴。因此,要防止防沙治沙的神经,被沙尘暴所左右。

  虽然近些年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们不能因此麻痹大意。我国的沙化土地面积仍然量大面广,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治理区的生态系统还很脆弱,治理的成果还很不稳固,一旦再次超载过牧,或者碰上干旱少雨的年景,沙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极易出现逆转;今后防沙治沙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沙区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与生态系统脆弱的矛盾非常突出,超载放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乱采乱垦现象依然存在,矿产开发和工业建设对草原生态构成新的威胁,气候和天气还存在许多变数……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极易出现逆转的防沙治沙工作来说,就更是如此。在沙尘暴远去、天蓝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切莫好了伤疤忘了疼,而应居安思危、常抓不懈。

    
来源:SRC-24    责编: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