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音频 | 图片报道 | 最新动态消息 | 各地沙尘天气 | 环境生态治理 | 相关专题 |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更多...
各地沙尘天气 更多...
·大风沙尘再袭河北 近七十县市扬沙浮尘
·北京遭扬沙浮尘 专家:此次不会发展为沙尘暴
·呼和浩特发布大风蓝色和沙尘暴黄色预警
·内蒙古乌海市迎来今春第一场沙尘天气
·乌海市迎来今年春年以来的第一场沙尘天气
·沙尘暴监测:二连浩特启动环境空气监测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环境生态治理
兵团八师150团:插向沙漠深处的绿色利剑
中广网    2008-03-1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石河子4月6日消息(记者蒋琦 孟海 张孝成 邱翔)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卫星在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惊奇地发现了一片神奇的绿洲,联合国为此专门组织了17名治沙专家来寻访,原来这里竟是由人工逼退沙漠而形成的一片人造绿洲!而创造这片奇迹的,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150团三代军垦人付出了近50年的心血和汗水,硬是在沙漠戈壁滩上建起了这个长70公里、宽17公里的“沙海绿洲”,尤如一把巨大的绿色利剑插入浩瀚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

 

 第一道防线:荒漠防风固沙林 中广网记者邱翔 摄


  4月6日,“穿越三北风沙源”西线北疆组的记者来到了位于石河子市的兵团八师105团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似乎来了一个江南风光的小城镇,街道整洁干净,林木成排,草地成块,道路两旁、居民楼前后,到处有树有草,虽还未到发芽期,但依然一片生机盎然。谁又能想到,四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风沙肆虐的亘古荒漠。

 

 

 第二道防线:防风阻沙基干林 中广网记者邱翔 摄


  只有先造林,才能求生存

  1958年,一支由500名团员青年组成的垦荒队伍,来到了这片杳无人烟的荒漠,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吹响了150团屯垦戍边的号角。建团之初,这里极目荒凉,植被单一,仅有几棵梭梭、红柳孤独地挺立在沙丘上。团场东西北三面环沙,大风一起,流沙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农田尽毁。据统计,从1958年到1988年30年间,150团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达9.67万亩,其中4.27万亩完全绝收。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让150团人意识到,要生存发展,要完成党和国家赋于的屯垦戊边的历史使命,首先要改造环境,植树造林,扼止频频发生的风沙灾害。

  从1958年起,150团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团党委做出了“先造居民点,主干道路林,后造条田渠道林”的规划,干部职工突击植树,两年造林近9000亩。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军垦战士用自己的血汗乃至生命哺育和保护着一棵棵树木。

来源:SRC-74    责编: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