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报道 | 楷模风采 | 勤学理论 | 爱军精武| 多才多艺| 人格力量| 生活瞬间| 媒体报道| 事迹反响
楷模风采 更多...
理论武装使向南林倍感充实
发扬“钉子精神”
中广调查
  您认为向南林的什么品质最值得80后一代青年人去学习?
积极心态:两次提干失败都没有放弃希望
敢拼敢闯:勇揭英雄帖让装备形成战斗力
立足岗位:军队需要什么向南林就学什么
高尚人格:以真心换诚心受到战友们拥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报道
向南林是幅完美的拼图 军人岗位是拼图的底色
中广网    2008-04-2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记者孙健 韩瑞斌 陈钟 何眉)4月初,一场特殊的“记者招待会”在驻佳木斯某部举行。百余名记者对一名年轻的士兵进行“轮番轰炸”。这名士兵始终面带微笑、回答问题一语中的。他思维缜密,有新闻发言人式的从容不迫,“大气”是很多记者对他的第一个评价。

     他叫向南林,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班长,一个从巴山蜀水走出来80后青年,一个入伍时只有高中文化的农家子弟,一名全军最基层连队的普通士兵。他个子一米七出头、身体结实、皮肤黝黑,脸上始终挂着阳光般的微笑,洪亮的声音也许是想象中军人的唯一标志。“士兵普通,可却有一番大作为。”他的团长这么评价他。

 

     很难想象,向南林已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他整理出的《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观点辅导教材》等小册子,因使用群众语言,通俗易懂,广受欢迎,战友们把他称作“理论翻译”。

 

    很难想象,向南林是怎样练就了“四步排除故障法”的“拿手绝活儿”;研发了“新型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开发了《指挥仪修理》系列教学软件;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使团队新配发的技术最先进、操作最复杂保障最困难的雷达,当年列装并形成战斗力…

 

    很难想象,向南林靠自学取得了法律专业执业资格,为官兵解决涉法问题20余起;他是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先后执裁军地大型比赛40多场;他擅长书法,多幅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他还是文艺骨干,当导演,做主持,声乐、乐器样样在行,自编自演的节目《当兵的哥们儿》在总装党代会文艺演出中获二等奖。

 

    一名士兵搞理论研究,而且搞出了名堂;搞精武比拼,他是军中技术“大拿”;搞文艺表演,他是台柱子。起码表面看来,就是一种角色的冲突;是理论与战场一线、秀才与兵的直接碰撞;是青春活力与理性深沉的奇妙组合。向南林却敢于在这种角色冲突中找到了一条道路。

 

    理论研究:向南林做了次“亏本”买卖

 

    做生意要考虑成本,但向南林却刻意做了次常人看起来“亏本”的买卖。2007年4月,向南林送修装备返回途经沈阳倒车,看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就决定到附近的书店转转。在新华书店里,书架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中共党的理论研究》两本新书吸引了向南林。可一摸口袋,身上只剩下十几块钱,连买一本的钱都不够。怎么办?回到佳木斯再买怕没有货;买吧,钱不够。这时,向南林想到包里有一部女朋友刚刚买给自己的“好易通”学习机。他狠狠心,拿着花500多元买的崭新的“好易通”跑到电子市场卖了200块钱,又回书店买下了那两本书。为了怕女朋友不高兴,两个月后,向南林用积攒下的零用钱重新买了个一模一样的“好易通”。虽说这笔买卖做得看似有些赔,但向南林却认为理论无价、知识无价,这笔“生意”赚了。

 

    “你一个士兵,学理论干什么?动力是什么?”有记者问,向南林不假思索地说,“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当初选择了当兵,当兵是为什么而当,这是一种信仰。学习理论解决了问题。”记者问,“有效果么?”向南林笑着说,“这就好比孩子长个子,天天看,没感觉长高,但隔一段时间看,就感觉长高了!”记者问,“有时间学么?”向南林说,“部队里没有多少大块时间,要点滴积累,平时我兜里总揣着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随时翻看。”记者追问,“感觉有用吗?”“我是尝到了学习理论的甜头的!”说这话的时候,向南林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用舌头轻扫了一下干燥的嘴唇。

 

    同期考军校、同在一个连队的士官姜宝成告诉记者,向南林时常“上火”。他曾经为自己制订了“魔鬼学习计划”:节假日不休息;白天听课,晚上学习新知识。熬夜困了就嚼口红辣椒,提提神儿。由于辣椒吃多了,向南林经常流鼻血,曾两次住进医院。向南林在学习日记中这些写,“学理论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先采来花粉,再不辞辛苦的酝酿,而后再让更多的人去品尝自己的甘甜。”

 

    向南林积极传播理论,能带动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能带动一个班就带动一个班。向南林40余次把理论讲台搬到军师部队和大中小学课堂。组织了所在团第一个理论学习小组,总结的《理论观点随机学双十条》也被师里推广。向南林通过学习理论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也点燃了战友的青春。

 

    精武比拼:向南林经受磨砺 勇揭“英雄帖”

 

    2005年,在一次演习中,列装不到一年的某新型雷达令火炮如虎添翼,全团一气击落了14具拖靶。望着一片欢腾的炮阵地,团首长不约而同地说:“向南林当居首功!”

 

    新型雷达到团里时,大伙儿既兴奋又发愁。新装备一没专业教材,二没训练骨干。对着这个铁疙瘩,大伙儿虽然满腔热情,但真要操作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团里成立新装备攻关组,向南林挺身而出揭了“英雄帖”。在攻关组里,向南林身兼数职,既要编写操作教程,还要琢磨训练教案,给操作人员授课的还是他。每天天不亮,向南林就已经顶着寒风扎到训练场,对照说明书逐个部件熟悉,逐个功能演示。为了弄明白新装备的线路构造,他趴在雪地上反复接线,一趴就是一两个小时。上午,他站在雷达面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反复为“徒弟”们示范。深夜,他披着军大衣,捏着钢笔,一个字一个字抠着操作教程。几个月下来,向南林瘦了一圈,但他写的20多万字操作教案,制作的6个教学课件,手把手带出来的15名雷达操作手,在实现新型雷达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南林想在部队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他的梦想是当军官。谁知一个个发展、晋升的机遇总与他擦肩而过。考军校,因名额限制未能参加,只得退而求其次考了个士官学校;毕业有望留校,又因军队精简而作罢;两次提干的机会,因政策限制而丧失……面对反复的失意,他没有向战友表达过痛苦,他们依然看到他们的班长脸上挂着笑容,只是发现班长比以往更多地吹起了笛子。不久,战友们在他的学习小屋发现,向南林用毛笔书写的自勉文字,“即使当不上将军,我也要努力成为将军手中的一把利剑!”当记者提起这段经历时,向南林说,“我想一个人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就必须经历一些磨难,这些磨难早点来了,反倒是好事。”现在他终于获批提干,进入军校学习。经历了这些挫折后,他在日记中写下“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这句话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

 

    文艺表演:可怕的向南林 多才多艺的向南林

 

    “向班长太可怕了,跟他呆几年,自己有点专长,全被他给偷跑了!”李波出生音乐世家,精通唢呐、架子鼓、贝斯等多种乐器。团里组建小乐队,李波担任键盘手,还缺个鼓手,原本是主唱的向南林就缠着李波要学架子鼓。初学架子鼓的向南林洋相百出,不是鼓点跟不上,就是节奏打飞了。李波不耐烦了:“向班长,还是算了吧。等你把鼓打明白,咱也该复员了。”向南林也不吱声,每天一有时间就打着鼓槌敲敲打打。中午他怕影响战友休息,就拿自己的大腿当鼓台。鼓槌敲在肉上,一敲一道红印,向南林浑如不觉。几天下来,向南林大腿肿了一圈,走路一瘸一拐。手也磨破了皮,五个手指贴满了“创可贴”。一个月后,李波远远听到排练室里传来架子鼓声,当他满腹疑窦地推开门,一下呆住了:坐在鼓台前打得正起劲的,哪是他想象中的“地方高手”,正是一个月前还找不准鼓点的向南林!

 

    向南林拥有广泛爱好,且小有成就。他主持编排的文艺节目能够进京演出;他掌握的法律知识足可获执业资格;他是国家二级篮球裁判;他多幅书法作品获全国性奖励;他掌握了6种乐器,并做到“吹拉弹唱样样通,导演主持全都行”,专业领域的教授甚至主动提出帮助他在该领域中发展…

 

    走进向南林的“学习小屋”,面积不足6平方米。而在这狭窄的空间里,书柜上摆着一摞摞烫金证书: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国家法律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军区“党章知识竞赛二等奖”、集团军“学习成才标兵”……细细数来,足有三十多本。一位记者在采访向南林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向南林太完美了,以至于无从下笔,看样是有道理的。抬头看到墙上挂着他写的一幅字,“对理论的最大尊重是运用,对真理的最大信仰是践行。”有记者称赞,“向南林不仅是个思想者更是个实践者。”旁边的向南林听了谦虚地说,“只是军队(岗位)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记者忽然又想起了他说的“看孩子长个子,天天看,与隔一段时间看”的话,猜想这可能就是向南林的成功秘诀!如果说向南林是一幅完美的拼图,那岗位就是拼图的底色,向南林在各个方面的多专多能正是来源于他立足岗位需要去脚踏实地学习。“理想不能离太远!”向南林的团首长对记者说,“向南林的事迹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学就可以学会,学会就可以做好!”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