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为兵所谋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就要始终把立足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阵地。作为一名士官班长,虽然手中的“权力”不大,但身上的担子却不轻,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要求我们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都要体现在为兵谋实事上,不能偏离根本、脱离实际。我们要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全面准确地了解战士的情况,特别是在涉及战士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多倾听战士的心声,关心战士的冷暖,把工作真正做到战士身上,做在战士心里。
班长应“常开笑口”
班长虽说也是战士,但作为一线带兵人,却是战士的最直接的“领导”。他们不仅要和战士们一样,每天参加学习训练工作,还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战士们的情绪。由于训练强度大、工作标准高,班长的压力都很大,以致于生活中很多班长整天都板着脸,很少在战士面前露出笑容,结果非但不能给自己减压,反而使战士敬而远之。士兵是军队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是每名班长的职责。有时,班长的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消除战士们一天的疲劳,一句贴心的话语,可能点燃战士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班长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战士就会精神振奋、士气高昂。因此,作为班长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多一分微笑,“笑口常开”。
哥们义气要去除
在部队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生活中称兄道弟,工作中义字当先,你是我的兄弟,我就不遗余力地支持帮助你,你不是我的哥们,就可能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哥们义气是一种庸俗化的人际关系,它是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简单化、狭隘化,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进步,还是部队的整体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在日常的工作交往中,沾染了哥们义气,往往会是非不分,重情不重德,讲义不讲法。做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士兵,一定要正确看待同志间的友谊、战友间的情谊,坚持五湖四湖,坚决摒弃哥们义气。
慈也掌兵
现在仍然有一部分带兵人崇尚“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认为带兵如果采取不打骂体罚的办法,战士记不住、管不好、不成才;打骂体罚战士虽然方法不对,但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有效果。由此产生了“慈不掌兵”的错误思想。打骂体罚战士,是旧军阀遗留下来的陋习,是严重损害战斗力的毒瘤。我军是人民的军队,每名战士都是人民子弟兵。官兵平等、尊干爱兵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士兵作为部队建设主体力量,必须从根本上加以爱护。爱护战士并不等于娇惯和纵容,而是在部队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保证战士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要从思想上认清严格管理并不等于简单粗暴,从难从严也绝不是违背训练规律、随意加码、变相体罚。坚持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文明带兵,时刻关怀体贴士兵,信任依靠士兵,真正确立心想士兵、情系士兵的爱兵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