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 以色列这次在空袭之后大举进攻加沙,现在战事已经进行到了第4天,而哈马斯宣称主要领导人都安然无恙,哈马斯的主要活动也都已经转入地下。中国之声特别邀请军事评论员梁永春分析解读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地道争夺战。
中国之声:地道在哈马斯的攻防体系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梁永春:现在看来今天的加沙虽然是已经被炮火摧残地千疮百孔,但是在脚下,还有另外一座城市,就是哈马斯武装挖掘的地下防御体系。现在哈马斯武装掌握的几千枚火箭弹,基本都是通过所挖掘的300多条地道运进来的。在当前的战争中,当以军的势力占优,哈马斯的高级领导和骨干部队就隐蔽在地道里面,这样做可以牵制以军推进的速度,减少自己的损失,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战术防御手段,这也是在阿富汗战争,在黎以战争当中的作战经验,但是光靠地道战周旋是打不赢战争的。 中国之声:和我们熟悉的电影《地道战》里面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梁永春:现在这场战争从技术的层面来讲,比起当年的地道战,肯定是在赋予了高科技的色彩,以色列在这次作战行动之前,专门购买了1000枚钻地炸弹,就是为了对付哈马斯的地下岩壁。以军调集了大批的军队进入加沙,也是对地道进行攻击,前提是他必须知道他的目标,哈马斯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哪一条地道,所以对以色列来说,他要打破哈马斯的地道,情报是最关键的因素。 中国之声:除了情报以外,对于以军来说,攻占哈马斯的地道有什么难度?
梁永春: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哈马斯的大批的地下设施都是直接建筑在加沙城下,上面很可能就是加沙的民用目标,这对以色列的打击就构成了一个障碍。现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争夺的焦点在于时间,以色列希望速战速决,哈马斯希望拖。时间越久,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就越严重,到今天早上的统计,现在死了660多人,伤亡将近3000人,随着伤亡人数的增加,国际的反战呼声越高。而且这种持续战当中,以军自身的伤亡会增多,这会导致以色列国内的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发生变化,因为现在以色列国内的变化是唯一能够有效制止军事行动的因素,这也是哈马斯最希望达到的目标。 中国之声:对于以色列来说,还有点投鼠忌器,因为上面还有平民,对于哈马斯来说,现在有什么办法最大程度地保卫这些地下工事呢? 梁永春:应该说,从今天来讲,看到一个更明确的战例是在昨夜里,以色列袭击了三个由联合国开办的机构。据现在掌握的情况里看,在以色列空袭之前,确实曾经有巴勒斯坦方面的哈马斯武装人员在联合国的控制学校向以军发过炮弹,随后以军就空袭了这所学校,现在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我觉得从这个情况来看,应该说,这是一次以色列军方的高层决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以色列空军对加沙地面的精确制导炸弹,是应该由地面部队把打击目标报告给指挥部,进行过审核之后,再把目标通报给空军,不是飞行员、地面的侦查人员确定的,而是由指挥部确定的。所以袭击联合国目标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以军高层的决策。联合国驻加沙的高级官员证实,所有的联合国机构的位置,包括GPS坐标都通报了以色列,这说明什么?哈马斯有意识地在诱使以色列攻击一些可能付出代价的目标,进而引发国际社会更强的反战呼声,这个和他的地道战配合在一起。从以色列方面看,通过这一次的攻击也体现出了以色列的攻击是没有禁区的,只要有可能是哈马斯武装人员的藏身之地,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打击。这是符合以色列一贯的行事风格,因为有美国支持他,他可以不顾忌其他国家的舆论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