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最新消息  |  重点关注  |  图片报道
最新消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召开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图片报道
2006年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
2005年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
2005年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
重点关注 您现在的位置:重点关注
30年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中广网    2009-01-08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对科技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改革开放前我国科技奖励基本情况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早在40年代,就在解放区制定和实施了一些科技奖励政策。新中国一成立,就把科技奖励作为一项基本的科技政策。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中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其后,根据这一规定,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政务院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批准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暂行条例》;1954年8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造及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暂行条例》;195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1963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到此时,国家科技奖励体系已初具规模,奖励的种类和奖励范围已基本覆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主要方面。十年动乱期间,国家科技奖励事业被迫中断。

    科技奖励改革三十年基本情况

    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我国科技奖励改革发展的三十年。

    拨乱反正后,党和政府迅速恢复了科技奖励工作。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会上开展了盛大隆重的奖励表彰活动,奖励科技成果7657项,标志着科技奖励制度的恢复。1978年12国务院重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奖励条例》,恢复了国家发明奖,1979年就授予43项成果国家发明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4项,三等奖6项;1979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正式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奖,1982年正式启动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奖励工作,当年授予12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49项,四等奖27项。1982年3月,国务院还重新修订了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这一时期,一些部门也开始设立科技奖,如198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简则》。

    为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结合,推动行业科技进步,1984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设立了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学技术进步奖。1985年就启动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工作,当年授予1761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特等奖23项,一等奖135项,二等奖535项,三等奖106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设立,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的基本构架已经建立,科技奖励进入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全面发展时期。1987年,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增列“国家星火奖”,以奖励为发展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技成果。期间,地、县人民政府也都分别设立了相应层次的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面广,涉及层次多,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行各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1993年7月2日,全国人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其中,第八章“科学技术奖励”对国家科技奖励的奖项、内容等作了规范。《科技进步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科技奖励工作进一步迈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根据《科技进步法》的规定,1994年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对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公民和组织予以奖励。另外,8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些部门、社会团体及个人设立的科技奖励逐年增多。如“何梁何利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社会力量设奖丰富了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满足了广大科技人员对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科技奖励的需求,对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逐步形成的科技奖励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存在着奖励数量过多、缺少具有权威的最高奖项、奖励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所脱节、部门单位和境内外组织乱设奖等现象,为此,1999年国务院对国家科技奖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颁布实施了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了国家科技奖励的奖项设置、奖励力度、评价标准和评审办法等,加强了对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种科学技术奖励的管理和指导,全面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从1978年到2008年,共有14位专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2008年);共有15000余项成果(的完成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1999年前为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共有8万余人获奖;有7657项成果(的完成团队)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不设等级);有729个项目获得国家星火奖(1988年至1994年);有37个外国专家和组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