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消息 |
 |
 |
图片报道 |
 |
|
|
 |
重点关注 |
您现在的位置:重点关注 |
科学家就应该得到最高的礼遇 |
中广网 2009-01-07 |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从2000年至今,袁隆平、王选、刘东生、李振声……7年间已经有12位科学家走上最高荣誉殿堂。这一刻,科学家们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上接过的不仅是证书,更是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鼓励。
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的强大无不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世界新的战场,重视科技,发展科技,已经成为新时期世界各国竞争的重点。基于这一治国思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走近科学家身边,倾听科学家的心声。“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爱惜人才、鼓励创新”,正在不断由理念变成行动。让科学家享受最高礼遇,正成为时代最强音。
让科学家享受最高礼遇,首先应该营造让科学家脱颖而出的氛围。然而,当前依然存在诸多对科技人才的掣纣,这集中体现在对科技人才的求全责备上。
“求全”,表现为总让学术外的东西困扰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既要忙于科研攻关,又要忙于发表论文,甚至还要耗费不少精力应付庸俗人际关系,这无疑极大影响了科技人才投入科研的精力。“责备”,表现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须知,“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科研来说,不创新固然不会面临失败,但不经历失败又怎能轻易获得突破创新?可喜的是,“宽容失败”写进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而且去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这一法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此外,在民间层面,我们同样需要加以努力改进。
7年来12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这其中,我们能记住几个人?除了袁隆平,除了王选,我们还能记得谁?去年3月31日夜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杨振宁、陶一之、章子怡、刘翔等11位杰出华人,在这里接受“2006影响世界华人”的殊荣。与娱乐明星相比,科学家们明鲜“少人关心少人问”,以至于连外媒都看不下去。英国广播公司去年4月4日以“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为题,质疑对科学家们的无视。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让科学家享受最高礼遇,放眼世界,莫不如此。只有给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人才才会竞相涌出;只有让科技人才享受最高礼遇,大国之梦才能成为现实。从这意义上说,礼遇,属于闵恩泽、吴征镒两位科学家,更属于他们身后所有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
让我们记住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以及许许多多没有获奖依然在默默工作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给了我们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希望和信心。 |
来源:新华网 责编:晓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