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简介 | 风雪战士 | 闪光的人生 | 惜别胡曼 | 热评如潮 | 我眼中的胡曼 | 继续前行 | 绚烂的生命
胡曼故人已走 精神常在 更多...
·群众心声
·化悲痛为力量
·塔城总段隆重欢迎胡曼事迹报告团凯旋而归
·报告会
·学胡曼先进事迹 创征稽一流业绩
民族风情 更多...
·黑龙江少数民族概况
·鄂温克族:“住在山林中的人们”
·满族:马背上的民族
·赫哲人捕鱼能手
·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的朝鲜族
·古老质朴的鄂伦春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热评如潮
大爱铸就无字丰碑
中广网    2008-12-0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爱永远不会褪色。这种爱,将超越时空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巍峨连绵的塔尔巴哈台山不会忘记,汹涌流淌的喀尔古浪河也不会忘记,塔城千里公路沿线上更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一位领导干部,一位公路女儿,她的理想,她的信念,她的人格,她的情操,使许多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她,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在毕生热爱的公路线中。

    她,就是塔城公路总段党委副书记、总段长。

    她,就是胡曼。

    2008年3月29日,不幸因公去世,时年40岁。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立起的路。路碑之间是融无形、无言、无疆、无私的大爱。

    对岗位的忠诚,对事业的责任,对信念的恪守和对团队的奉献。所有的言行都浓缩为胡曼大爱的实质:爱党、爱公路、爱人民。
40年,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她却用40载的有限生命丈量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公路干部应该具备的人生高度。

    1985年参加工作,从当副段长、段长、科长、副总段长、党委书记,到最后定格在总段长这个岗位,24个春秋,胡曼最能体会到职工的需要。“我是党员领导干部,有责任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一个温暖的家”,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这句话,她付出了一生,不求人们记住她一个字,只愿人们懂得一个理:共产党好!

    大爱无形

    “要有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难题的决心,长期作战的恒心”,这无疑是胡曼让职工折服的法宝。

    在新疆公路系统,胡曼是名人,以“能耐”出名—能力强,善创新。

    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公路养护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仅靠过去的老方法,远远不行。

    为此,她对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提出“两个突破”、“两个打破”的变革:突破“平均主义”的思想观念,在全疆公路系统首次打破工人档案工资,实行全员工资全额浮动,积极推行计件付酬办法;突破固定不变的道班管理模式,由“将点兵、兵择将”的方式重新组合站内人员。打破传统养护模式,全面推行养护招投标制,积极建立公路养护内部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分配机制,对养护站实行计量支付,对职工实行定额管理。

    当“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成为塔城总段一股不可阻拦的潮流,当职工多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话语时,胡曼脸上多了一份欣慰。

    在胡曼坚忍不拔的改革精神的带领下,塔城总段顶住了种种压力,冲破了重重束缚,唤醒了职工的争先创优意识,公路养护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塔城总段的小修养护质量一直名列全疆前茅,改革成绩和养护管理工作也已成为全疆公路系统的典范。

    “公路工作是一门永远探索不完的艺术,这里面的学问太大。”

    言为心声。这是胡曼挚爱自己工作的自然流露,也是不断鞭策带领职工向前的动力。

    上任党委书记不久,胡曼就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强”的思维开展工作,积极构建学习型、调研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五型”领导班子,大力开展“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学习型个人” 创建活动,全面营造了“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为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出“管理是最大的关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从多方面、多角度倾力构建技能培训平台。以“进”、“出”结合、劳动竞赛等方式促进技能学习、培训工作的开展,改善了工程技术人才缺乏的状况,掀起了一个“在岗位上学习,在岗位上成才”的学习热潮。截至目前,塔城总段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68人;拥有高级技师1人、技师26人、高级工250人;全国劳模1人,交通部劳模3人,自治区劳模2人。自治区首届机关事业单位汽车驾驶岗位技术竞赛冠军崔启军,更是成为新疆公路史、乃至新疆交通史上从初级工直接进入高级技师的第一人。

    在任总段长期间,为了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她大力倡导开展小发明、小革新活动。在小四轮为动力的基础上改造成简易清扫车,比人工快5倍;在雪犁除雪机上加装撒融雪剂装置,比新购专用设备节约40余万元;还有为方便搬运里程碑在汽车上加装“升降架”;改造原综合养护车喷油装置,保证沥青喷洒均匀等6项技术革新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路养护质量,仅在2005——2006年就产生了13项小发明,其中多个项目在全疆交通系统得到了推广使用。

    在胡曼的带领下,办公管理自动化、公路养护科技化、路政管理精细化、视频会议信息化,让塔城总段的公路养护管理走上了现代化的管理轨道。

    有些爱是有形的,有些爱是无形的。

    在公路这个大舞台上,胡曼用自己的胆魄、激情、才华与智慧,完成了一部激昂的剧作。这个剧目的主角就是她自己,一个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党的领导干部。

    大爱无言

    领导是镜子,职工是杆秤;职工是领导的影子,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职工。

    无言之教,胡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很多时候,胡曼甚至于忘记自己是女性,下基层检查工作,她总是身先士卒,有时同事担心她那身患颈椎炎、尾骨囊肿等多种疾病的身体受不了,劝她坐在车上检查。她总说:“我是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坐在车上怎么知道一线工人的成绩与不足。”

    一头挑着单位稳定,一头挑着职工利益。责任驱使胡曼对工作追求完美。

    她给自己规定:凡遇职工需要办的急事,自己能办的立即去办,自己办不了的,也要尽全力想办法去处理解决。

    她始终把工作定位在基层,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一线,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调研、现场办公,近年来对职工提出的200多条问题,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五年来多方筹集资金638.23万元,用于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塔城总段多年来无上访事件发生,成为了全疆公路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中的亮点。

    有人说,胡曼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事都记在本上,解决一个,勾掉一个。近年来,不知勾掉了多少个。然而她勾掉的,却成为职工心中永久的珍藏。

    “既然人们把咱公路人称为生命的守护神,我们就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职责。”

    “一川碎石大如斗,风吹满地石乱走”。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暴风雪灾害区—老风口和玛依塔斯均在塔城总段管养线路内。

    长达四个月的风狂雪猛的日子,绵延东西数百里。每年因暴风雪堵车封路平均在20次以上,公路堆雪最厚达2-3米,每当冬季刮风的时候,风借雪势,雪助风威,形成强大的风吹雪流,瞬间就会将整个风区变成灰蒙蒙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死亡之地,仿佛潘多拉的魔盒被突然打开,公路一次次被风雪侵袭,被困旅客在饥寒交加中渴望家的温暖。面对一次次疯狂的暴风雪,塔城总段英勇的风口守护神早已在胡曼的带领下立下了铮铮誓言:决不让一个过往人员冻死冻伤!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人和车!

    于是,就有了一组又一组风抹雪染的镜头和数字:

    大爱无言,风雪作证。无言的大爱在风雪营救中一次又一次的上演,一辆辆车辆,一个个行人被安全救出。一些被救群众总是感慨地说:“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哪里就准有塔城总段漂亮的女总段长。”

    2000年—2006年,塔城总段已在风雪线上营救车辆近7000辆、营救被困司乘人员35000多人(次)。

    改变老风口和玛依塔斯的风雪,一直是胡曼最大的“心病”。为此她开创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先河,用军用装甲车保护公路畅通;在风雪路段安装磁诱导系统;2006年底,研发公路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开通了全天候道路服务信息专线,及时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减少了人员滞留和物资的积压;2008年1月,在玛依塔斯路段举行全疆首届防风雪保交通应急演练,全面提高了养路工冬季道路抢险救援应急能力、协调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2007年,老风口被困人员只有数百名,比以前降低了数十倍。塔城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王建新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冬天,老风口和玛依塔斯遇险的车辆少了,死亡人员基本没有了。胡曼和公路总段功不可没啊!”

    无言的大爱里如果没有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爱,对岗位的责任,怎能释放这坚忍不拔的力量。

    大爱无疆

    “有话跟我说,我的手机24小时都会开机,我会尽我所能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有话跟胡曼说没错。

    面对退休职工多、困难户多、职工子女待业多的实际,胡曼坚持用真情做事,用爱心搭桥,采取不同的关爱方式和解决办法,让职工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近三年来,塔城总段共解决离退休职工提出的水、电、暖、住房、探亲、疗养等问题80余件,先后使300余名待业、无业青年实现就业,原有的13户困难户,现已减少到3户。

    与哈萨克族孤儿建立没有血缘的母子深情;用工资卡为蒙古族职工担保贷款10000元;为维吾尔族职工孩子缴3000元学费;职工遗属家中困难,为其送去300元????仅2007年一年,胡曼捐款、捐物累计就达4000余元。无疆的大爱在她的身上一次又一次的完美展现。

    没人能说得清,像这样的事胡曼做了多少件。有人说,她做的好事就像盛开的花,洒满在伟人山上。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事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就像那奔腾浩荡的喀浪古尔河,最初的源头不过是一条小溪,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铸就了一个共产党员品格的崇高和伟大。

    大爱无私

    胡曼常说:“民之难即党之忧,干工作不能怕困难、怕矛盾。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为了这份责任,同事们说,胡曼是在跑着工作。胡曼则要求同事,你们能跟上我的脚步就行。

    为了这份责任,她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睡眠,自己的假日,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自己的健康,乃至——自己的生命!

    慢性胃炎,使劲顶着胃,吃点药就又忙去了。

    腰椎间盘突出,躺靠在办公椅上也要工作。

    严重的胃肠道感冒,直到影响得已经无法工作了,才到医院打了6瓶点滴。打针期间,还不停地和身边的人讨论着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需要休息一个星期的病,她第二天依旧来到了工作现场,指导工作。

    拥有无私的大爱,才能做出无悔的选择。

    结婚16年,接送孩子早已成为丈夫一个人的事,早晨上班女儿还没有睡醒,晚上回家女儿已熟睡,几天见不到女儿是胡曼的常事,女儿病了都是爸爸送到医院……在女儿幼小的心里早已埋下了“妈妈工作忙、辛苦,顾不上自己的记忆”。这个有时一两个月也见不到妈妈的初中生过早地学会了做饭、洗衣服。

    平常爱笑的胡曼每每提起女儿就落泪:我最对不起欢欢了,很小的时候女儿就喜欢留长头发。因为忙没有时间给她梳头,这孩子从来没有扎过辫子,一直是短发。真不知道欢欢扎起小辫会是什么样子。

    胡曼走了,带着深深的歉意走了,女儿关于扎辫子的奢求,成了永远的绝唱。

    胡曼是个好妻子,但她欠丈夫的太多太多,胡曼是个好母亲,但她欠女儿的太多太多,胡曼是个好女儿,但她欠父母的太多太多,她舍小家顾大家,多年来如一日,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这无法用数字计算,也无法用语言描述。

    家中,女儿坐在母亲的遗像前,跟照片上的她说话:“妈妈,你什么时候能给我扎小辫啊”

    在胡曼去世的两个月里,女儿天天如此。

    离开丈夫的陪伴呵护,抛开女儿的膝下承欢,胡曼不是没有儿女情长,她是一个心中装着大爱的人。

    她始终在努力实践着自己最喜爱的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心系职工身虽死,万古长青灵长存。

    一句话没有留下的胡曼留下了一道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个领导干部应该留下什么名声?又有什么样的大爱能穿越变迁的时代,非但不朽,反而长青?

    在胡曼带领下,塔城总段连续五年成为全疆公路系统创建文明行业排头兵,获得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区文明行业、自治区交通系统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和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50多项殊荣。
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先进个人、交通部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自治区交通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个人、自治区交通系统支持工会工作党政好领导、塔城地区十大杰出青年、塔城市优秀人大代表、塔城地区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殊荣在胡曼身上早已闪闪发光。

    2008年3月29日,年轻的胡曼永远地走了。

    3月31日,塔城市,白花、灵车、魂幡,泪眼、泣声、呼唤……向世人哭诉着一个灵魂的归去。

    青海、西藏、甘肃以及新疆各地交通系统悼念她的唁电像雪片一样飞来。自治区交通厅、塔城地委、行署、人大和公路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追悼会。在为她送行的队伍中,有不远数百里自发赶往的职工群众,有打破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同志,有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的退休职工……大厅内,哀乐低回,花圈满堂。送行的人蜿蜒两公里长,有两千人之多。

    三万里追风去,追不回烈士的英灵,因为早以化为无字的丰碑。

    胡曼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一个大写的公路人。人间大爱无别离,人间大爱无生死。站着,她是一面旗帜;倒下,就化作无字的丰碑。

    一路走好,公路的好女儿!

    一路走好,公路领导干部的楷模!

    一路走好,把爱洒满公路的铺路石!(作者:陆伟)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