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简介 | 风雪战士 | 闪光的人生 | 惜别胡曼 | 热评如潮 | 我眼中的胡曼 | 继续前行 | 绚烂的生命
胡曼故人已走 精神常在 更多...
·群众心声
·化悲痛为力量
·塔城总段隆重欢迎胡曼事迹报告团凯旋而归
·报告会
·学胡曼先进事迹 创征稽一流业绩
民族风情 更多...
·黑龙江少数民族概况
·鄂温克族:“住在山林中的人们”
·满族:马背上的民族
·赫哲人捕鱼能手
·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的朝鲜族
·古老质朴的鄂伦春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风雪战士
不死的老风口精神
中广网    2008-12-0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胡曼工作的塔城地区冬季长达5个多月,狂风、暴雪直接危害公路,冬季防风雪保交通是一项时间性强、作业难度大的养护工作。塔城公路总段管养护省道1572公里,其中冬季需清除积雪的路程达861公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理公路局领导多次说过:塔城公路总段防风雪保交通工作做好了,塔城公路总段冬季养护工作就做好了。

    提起冬季的老风口和玛依塔斯,见识过的人都心有余悸,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每年冬季风雪肆虐,常常刮起10级、12级的狂风,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成为人们望而生畏的“鬼门关”。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每当险情发生时,身为总段长的胡曼总是亲临现场,不顾个人安危指挥抢险,担负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任,她和全体公路人一起书写着风沫雪染中的生命赞歌。

    2000年冬、2001年初春,塔额盆地遭遇了50年以来的大雪,雪灾使农牧团场与县(市)城中断了联系,当时,身为主管生产副总段长的胡曼,一直奔忙在这861公里的公路上和12个防风雪保交通点上,指挥着养路职工除雪、抢险、营救。

    2001年1月20日,老风口抢险基地接到险情报告:兵团农九师161团团部四周积雪平均深度达1.2米,团部9台推土机连续5天依然推不出路,多名学生和群众被困!

    正在老风口抢险基地检查的胡曼决定自己带队去营救。基地人员劝阻道:“风雪很大,天又快黑了,很危险,你是女同志,不方便去。”“我是副总段长,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不去对不起大家。”她硬是爬上了装甲车,装甲车没有减震装置,异常颠簸,里面的柴油味又非常浓重,没过多久,胡曼就想呕吐,可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她咬紧牙、捂着鼻子忍着。

    当日赶到团部时已是晚上9时30分了。看到胡曼是个女同志,团部领导让她到团场职工宿舍休息,可她说什么都要在现场和抢险人员共同战斗。因眼看春节将至,被困人员心急如焚。看到此情,胡曼果断地下决定,用装甲车运送被困群众回家,整整3天,当地被困群众全部被安全送回后,胡曼累得连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返回老风口基地途中,她在颠簸的装甲车里甜甜地睡着了,看着她那疲惫的样子和被雪照得黑紫的脸膛,大家谁都不忍心扰乱了她的好梦。

    在抗洪一线的临时指挥所、在老风口和玛依塔斯防风雪基地、在风雪夜寻找走失的旅客……险情面前,胡曼既是指挥者,又是与运管站、客运站、交警队、气象局、医疗部门之间的协调者,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抢险现场,她在风雪中把自己历练得更加顽强、更加成熟,虽说她是一名女性,但她面对险情泰然自若指挥的风采,让她娇小的身躯一次次显得如此高大,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群众,一些群众感慨地说:“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哪里就准有我们的胡总段长。”

    漫天飞雪、狂风怒吼、能见度极低……胡曼亲历并指挥了一次次抢险活动,她知道光靠激情、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还不行,现代科技手段和机械设备在抢险救灾中能发挥巨大作用。

    从2000年以来,在自治区公路局的大力支持下,总段购进了扫雪机、铲雪机、装甲车等大型机械,并在抢险救灾中使用了先进的磁诱导作业技术。2006年,在新疆交通厅副厅长王水平的直接支持下,塔城公路总段又建立了出行信息发布系统,通过道路设置的七块电子显示屏及总段呼叫中心客服电话及时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让车辆提前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变现场营救为提前预防,大大降低了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

    自2004年以来,塔城公路共成功救援各族旅客17551人、出动机械2936台班、救助车辆3875辆。塔城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王建新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冬天,老风口和玛依塔斯遇险的车辆少了,死亡人员基本没有了。胡曼和公路总段功不可没!”

    在老风口,长眠着养路工烈士周林和蒋笃远。如今,胡曼也永远倒在了巴尔鲁克山下,与两位烈士的英灵一起,守望着老风口,守卫着不死的老风口精神。(作者:胡士祥  哈琳琳)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