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报道内容
报道内容
四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六省共同打造平台
中广网   
     共和国崛起的进程中,中部正在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当今中国的经济版图,特色形成与关联辐射早已打破行政区划的界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珠三角率先发力,以香港、深圳、广州为轴心,辐射到广东、广西、湖南等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随之隆起,其活力四射,囊括了上海和江苏、浙江诸省的众多城市。西部大开发春潮激荡,从南至北12个省区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组成“环渤海”经济圈,催醒整个华北平原生机盎然。振兴东北政策一出,三省老工业基地面目一新。
  
    经济腾飞的一个个奇迹,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崛起,不再是某一个行政区划的单打独斗,也不是某一个城市的鹤立鸡群,而必须是区域经济平台上各方同频共振、互动共赢。
  
    中部六省山水相连、省情相似、使命相同、困难相近,应当手拉手团结起来,突出居中优势,共同打造崛起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凭借中部这张独一无二的“名片”,各省既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竞相发展;同时又能整合资源,分工协作,联动发展,走出一条有中部特色的崛起之路。在这个平台上,行政区划应被淡化,经济区的概念和区内联合应得到强化。在区域经济的战略布局上,将以中心城市、跨区域城市群和跨区域经济带为重点,打造跨省域的经济区。在这个平台上,各类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可以优化重组,跨省域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电力网络、电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人才智力资源可以共享。在这个平台上,中部崛起的政策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形成新的研讨、决策、合作机制。
  
    打造中部崛起平台,开放是第一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各行政区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本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样就很难避免市场和资源的争夺,很难避免重复建设和交易壁垒的出现。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加剧,形成具有互补性的区域协作结构,必须强化开放的意识,具备开放的胸怀。只要在一个开放型的平台上,中部六省才能因地制宜,走自己的特色崛起之路;才能增强互补性,避免过度竞争;才能整合战略资源,推进互动崛起。中部地区应该学习和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经验,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制定中部经济一体化联动政策,打破各省间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壁垒,制定实施包括金融交通、市场融合、信息共建平台、人才自由流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
  
    前两届中博会的成功举行,为中部六省合作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将开幕的第三届中博会,必将把这种合作层次提升到新的境界。
来源:荆楚网     责编:张雅丹      
图片报道
博览会中央展区效果图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
山西
江西
湖南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