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我看我看月亮的脸
探月,世界千年的梦想
从古至今,九天揽月一直是人类的美好梦想。从最初用裸眼观看月球到后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再到探月行动进入空间探测阶段,乃至登陆月球。人类一直在努力认识月球、奔向月球、找寻月球的秘密……
中国“嫦娥”出发
“嫦娥”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拖着长长的白色尾焰冉冉升空、奔向月球。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标志性工程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你在太空还好吗?
“嫦娥一号”已经开始了其为期一年的环月之旅。然而全国人民对“嫦娥”的关注却有增无减。
嫦娥奔月:开启深空探测新时代
数千年前飞上月宫的中国古代美女嫦娥也许不再寂寞,来自故乡的一颗以她名字命名的卫星“嫦娥一号”,今年成功飞离地球并顺利实现绕月,给嫦娥送来故乡的乐曲、问候与祝福。
主题纵深
首次探月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又一里程碑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卫星轨道设计和产品研制、远距离测控、火箭可靠性增长、高可靠发射和探测数据处理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主题纵深
中国航天开启深空探测新时代 步履稳健任重道远
嫦娥也许并不知道,通过“嫦娥一号”卫星,中国已正式成为世界月球俱乐部的一员;广袤无垠的深空对中国而言,将不再深不可测;中国航天亦由此飞出地球,开启深空探测的新时代。 二○○七年,月球因“嫦娥一号”而美丽,地球因“嫦娥一号”而精彩,中华儿女则因“嫦娥一号”而自豪。
探月工程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从100多年前法国小说家凡尔纳发表科幻名作《从地球到月球》开始,人类就一直在构想如何实现对月球的实地探测。然而被人类赋予了许多情思的月球,实际上已经濒临“死亡”。从科学角度来分析,月球表面的环境非常严酷,完全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尽管如此,近半个世纪以来月球仍然不断听到来自地球的探测器的“叩门声”,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全球掀起第二轮“探月”热潮
上世纪的冷战背景下,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太空竞赛,掀起了第一轮月球探测高潮。然而,天文数字的投资并未能获得实际利益,月球探测在1976年苏联发射“月球24号”后陷入近20年的低迷状态。
探月工程是投资而非消费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已多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并两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而在最近,为众瞩目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就将进入发射时刻。这一系列发射活动,表明中国正在向一个航天大国迈进。
深空探测利器:人类无止境的好奇心
深空探测是指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探测。人类目前已经能够做到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太阳系的各个行星进行深入探测,二是天文观测。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1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