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6日,一个初秋之夜,新西兰北岛吉斯伯恩市的库克医院里,诺莉产下了一名女婴,诺莉为女儿取名为克莱尔·玛莉·迪莉莎,她就是后来蜚声世界歌坛的基莉·迪·卡娜娃。
1944年4月,一个寒风刺骨的黄昏,身体虚弱、面色惨白的诺莉来到了吉斯伯恩市的社会福利院,她紧紧搂着刚满月的女儿,断线珍珠般的热泪浸湿了孩子娇小的脸颊,“孩子,别怪妈妈,我实在无能为力,只好把你送到这里,但愿你能遇到一户好人家!”卡娜娃的人生就在这撕心裂肺的生离之苦中开始了。
被人领养的没命运
汤姆是一个来自北岛地区的毛利人,出身农家,他们住在北岛西海岸附近的基诺卡库村,据说他的祖先是瓦卡图部族,马尼亚伯图区迪·卡娜娃的酋长。汤姆以经营货运为生,婚后住在吉斯伯恩市。一天傍晚,一名社工抱着刚刚满月的女婴来到了汤姆·迪·卡娜娃的家门口。当汤姆看见孩子那双乌黑清澈、会说话的大眼睛,就一下子把她抱在怀里,妻子尼奥提醒他:“我们要的可是男孩儿!”尼奥与汤姆婚后一直没有生育,根据毛利人的传统,夫妇如婚后无子,就必须收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