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传媒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语广播机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于1940年,目前办有9套专业化定位的广播频率,每天播音197小时,全国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5.04%,是世界上拥有听众最多的广播电台之一...
与会领导与代表 更多...
田进
屠铭德
王求
论坛回顾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诞生记 祥云照耀和谐之旅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诞生记 祥云照耀和谐之旅
中广网    2007-08-28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4月26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和火炬发布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图为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图稿。 新华社发

  中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 4月26日20时25分许,北京中华世纪坛,见证了第29届奥林匹克火炬诞生的历史时刻。

    中国设计师以中国传统文化纸卷轴为创意,以有着千年历史的“祥云”图案为灵感设计的第29届奥林匹克奥运会火炬,正式向全世界亮相。

    2008年3月25日,从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取出的圣火,将首次点燃北京奥运会的火炬。8月8日,“祥云照耀”下,经过2万多名火炬手,13·7万公里传递的奥运圣火,将点燃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上的主火炬,掀开奥林匹克光辉的新篇章。

    “祥云”方案从388件作品中脱颖而出

    2005年8月,北京奥组委开始火炬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的分析,北京奥组委结合北京奥运会的理念,确定了火炬的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面向全球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方案的邀请。2006年2月2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圆满结束。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此次活动,北京奥组委收到有效作品388件。

    火炬设计征集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及普通群众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纷纷来电、来信和来访。应征人来自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外加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同时还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国家的应征来稿。

    虽然此次设计征集活动的征集对象是专业设计机构和设计人员,但广大群众对火炬设计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愿望,许多人都寄来了自己设计的作品和对火炬设计的建议。新疆一位七旬老人在其孙子的陪同下,专门赶到北京将其应征作品交付北京奥组委;一些业余设计爱好者表示,他们送来的作品或建议,并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或者得奖,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

    2006年3月1日至4月18日,北京奥组委成立评审委员会,对奥运火炬的应征方案进行评审。进入复评的10件作品的设计方案,在平面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交立体的火炬制作模型,从中评选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

    尽管这次征集到的不少作品都十分出色,但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祥云”方案,最受评委们看好,成为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讨论的三个方案之一。

    2006年6月,北京奥组委确定了“祥云”的外形设计方案和航天科工集团负责内部燃烧系统的设计方案。两家中标单位进行密切合作,完成样品生产。经过技术检测,符合火炬设计的技术指标。

    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祥云”设计方案正式成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

    联想青春的激情 航天人精确的“芯”

    北京上地科技园区联想大本营里,D座楼是联想的创新设计中心。这里聚集了近百名人类学、人机互动、机械等学科的专门人才,正是他们富有青春活力、源源不断的创意,开发出一批批符合时代特点、满足市场要求的产品。

    这群年轻人从北京申奥成功开始,就决心要用自己的创意,给北京奥运会留下宝贵的遗产。北京奥运会会徽征集时,他们参加征集的作品,可惜与最终的方案擦肩而过。不过,正是那一次对奥林匹克如何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实践,为火炬外形设计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005年底,北京奥组委正式征集火炬设计方案的消息传到正在进行年度创意总结的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一下子就激活了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设计人才群的创作活力。他们将总结会改成火炬设计的“头脑风暴”。

    33岁的设计战略总监仇佳钰回忆说:“在那一次‘头脑风暴’活动中,设计师们围绕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元素的结合,提出了十几种创作思路,最后选中的纸卷轴的外形创意正是其中之一。”

    “讨论时一位女设计师无意中将桌上纸卷起的造型,触动了大家的灵感: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正好是独特的火炬外形。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加快传播速度。与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宗旨十分相符。”

    30岁的设计师章骏说:“‘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是设计创作中的点睛之笔。祥云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从天安门前的华表,到生活中的瓷碗上的图形,几乎无处不见。”

    与联想年轻设计师们活力四射的思想碰撞相得益彰的是,火炬内部系统的设计,选择了年过六十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作为总设计师提出的方案。这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专家,有着丰富的航天工业产品的设计经验。这一次,老院士出马组队,为北京奥运火炬进行技术攻关。

    刘兴洲说:“别看火炬小,但它内部燃烧系统的科技含量并不低。它要解决各种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圣火燃烧不受影响,还要具备为电视拍摄和摄影时,提供清晰的火焰图形等条件。还要是轻便、安全和环保的。这些都需要先进可靠的技术,以及扎实的数据作为保障。”

    航天科工集团为刘兴洲院士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配备了各类人才供其随时调动,集团内部一流的设备可以优先使用。经过反复试验,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内部燃烧系统研发成功。这套系统通过增加稳压装置、主燃室和预燃室双保险等方式,解决了大风、大雨下的燃烧等一系列难题,通过了验收。

    两家不同的设计单位,在奥运会的火炬下聚合在一起,完成了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样品制作,形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

    祥云照耀和谐之旅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好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发布仪式上说:“火炬的出色设计为接力增添了独特的中国色彩,‘祥云’将北京奥运会吉祥、祥和的信息传到了全世界。我深信,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会在全世界人们的记忆中留下许多不同寻常的记忆,创造出新的梦想。”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说,从评审一开始,“纸卷轴”的创意的这套方案,就以浓厚的中国味吸引了众多中外评委们的眼睛。它巧妙地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寓于其中。火炬取自“祥云”的创意,又和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和谐之旅”的主题十分契合。

    从1936年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会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永久地保存在位于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

    “祥云”照耀下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的和谐之旅,将永载奥运史册。北京奥运会火炬也将成为中国人民奉献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宝贵遗产,将奥林匹克的精神永久传承。(记者汪涌、高鹏) 

来源:新华网    责编: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