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独家报道  |  中核集团孙云根简介  |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  |  图说故事
孙云根简介
   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也是高才生,曾被导师看重留校;他,为追寻一份美好的爱情,来到了这个在同学眼中不起眼的小县城;他,以四海为家,长年奔波于核电设备采购的第一线,从事着这份被同行称之为“蜀道难”的工作;他,与千千万万个核工业人一起憧憬着、实践着,努力将核电国产化提高再提高,让民族核电事业飞的更高、更远……他就是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主管工程设备的副总经理孙云根。1993年3月,孙云根同志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工作,历任设备处进口科副科长、设备处处长助理兼进口科科长、设备处副处长、公司总经理助理。2004年11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秦山二核扩建工程设备采购等工作。
>>>详细
图说故事
专心致志的工作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 您现在的位置:秦山核电二期工程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纪实
中广网    2007-09-2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东海之滨,秦山之麓,历史再一次垂青这片民族核电崛起的热土。7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核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扩建项目,这既是中国核电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国家对自主设计、建造、管理和运营的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充分肯定。

    “中国核工业的半壁江山在秦山,核电国产化的命运在秦山二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发展民族核电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体秦山二核建设者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根据“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国家重点工程——秦山二核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是“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唯一国产化商用核电站,这使它经历的坎坷是国内其他核电站建设难度的总和。

    1996年开工伊始,秦山二核就遭遇自主设计的图纸仅6%的困境,而按国际惯例,核电站只有具备60%的设计图纸才能动工。

    为了抢回图纸严重滞后造成的工期拖延,秦山二核做出了向国际惯例挑战的“三个提前介入”的重要决策——“安装提前介入土建、调试提前介入安装、运行提前介入调试”,秦山二核硬是在抢回工期的同时探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自主管理方法。

    2002年4月15日,秦山二核1号机组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创造了我国核电建设史上的奇迹。

    但一年多后,秦山二核又突遇严峻考验——2号机组国产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竟发现焊缝缺陷,这将直接影响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决不能让中国的民族核电毁于这条小小的焊缝!”艰难时刻,时任秦山二核业主的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江的这句话立刻稳住了军心。

    这是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建设者们在测量国产2号汽轮机组外缸预壳缸盖的精度。

    于是,他们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积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在3个月完成了制定返修方案、考察承包商、签订合同和现场执行等一系列补救措施,终于使2号机组抢回了19个月的建设和调试工期,于2004年5月3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在这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55项关键设备中,有47项是我国研制的,按设备价格计算,国产化率达55%。秦山二核的自主建设,使民族机电行业制造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中国已基本具备“问鼎”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能力。

    “我们看到了当年核工业人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精神在核电建设中的延续。”曾悉心考察秦山二核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建士说。在这里,他与同行的10位工程院院士还发现许多中国核电建设的新记录。

    秦山二核首次按照国际上先进的核电站建造标准,不经原型阶段,自行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CNP600。

    秦山二核单位造价为1330美元/千瓦,远低于国内同期引进的核电站,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根据世界能源组织最新公布的核电站单位功率造价,秦山二核是全球已建和在建核电站中造价最低的之一。

    秦山二核优化了反应堆堆芯设计,优化了两环路的系统设计,优化了系统的总参数,许多技术参数都居国际领先水平。

   正是这些骄人的“核电之最”和300多项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标志秦山二核已开始决定核电国产化的命运,并为我国可持续地自主发展民族核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选择了核电国产化的道路,就必须投入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秦山二核正是在对300多个系统、30万个部件和上百万张设计图纸的反复分析、实践和创新中,使我国核电的自主设计和建设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并为今后自主管理和运营核电站积累起扎实的功底。

    在秦山二核运营的记事本上,记录着如下数据——1号机组投产第一年的负荷因子就达到74.9%,第二年达到81.2%,第三年达到82.2%。这个成绩远高于65%的设计值,接近85%的世界核电中值水平。

    对此,参观秦山二核的一位法国同行深感惊讶:“在核电站运行之初,这样高的负荷因子是罕见的。整个法国核电发展50多年,平均负荷因子也才83%。”

    透过衡量一座核电站管理和运营水平的负荷因子,是秦山二核种类齐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运行管理体系。

    这是其运行人员长期深入设计院和设备制造厂,靠前掌握设计思想和设备性能,并结合核电站运行实践,所编写出的近6000万字的运行规程、管理程序、培训教材、系统调试规程和质量管理手册的结晶。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发出的大量安全、清洁的核电正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华东电网。

    核电站反应堆操纵员是确保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岗位,通常需要百万巨资和两年时间才能在发达国家的核电站培养一名合格的操纵员。

    秦山二核的操纵员是中国自主培养的首批“国产化”核电站操纵员。他们在肩负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运行重任前,都经过了异常严格的培训和考试持证上岗。

    在这些平均年龄仅28岁的核岛“掌门人”操纵下,秦山二核已有232.63亿千瓦时的核电源源不断地输入华东电网,在有效缓解电力紧张态势的同时,为长三角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的工作节奏就像一根绷紧的弦,这种源于强烈责任心的压力让自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高级操纵员出身的秦山二核运行处副处长赵皓这样形容他的团队。

    这是一支为了民族核电崛起而忠于职守、勤于钻研、严于律己的优秀团队。如今,他们当中已有32人取得了操纵员执照,31人取得了高级操纵员执照,并有许多人执教浙江三门核电项目操纵员培训班,积极为中国核电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秦山二核1、2号机组成功运营的实践证明,不论是在运行岗位,还是在设计、建设、管理岗位,一批素质精良的队伍已从无人走过的核电国产化道路摸爬滚打过来,开始具备国内核电一流人才的水准。

    “你们的员工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他们超乎想象的敬业精神和凝聚力是我们所不及的。”法国核电专家尼古拉斯考察秦山二核时留下这样一句话。

        
来源:新华网    责编: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