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独家报道  |  中核集团孙云根简介  |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  |  图说故事
孙云根简介
   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也是高才生,曾被导师看重留校;他,为追寻一份美好的爱情,来到了这个在同学眼中不起眼的小县城;他,以四海为家,长年奔波于核电设备采购的第一线,从事着这份被同行称之为“蜀道难”的工作;他,与千千万万个核工业人一起憧憬着、实践着,努力将核电国产化提高再提高,让民族核电事业飞的更高、更远……他就是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主管工程设备的副总经理孙云根。1993年3月,孙云根同志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工作,历任设备处进口科副科长、设备处处长助理兼进口科科长、设备处副处长、公司总经理助理。2004年11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秦山二核扩建工程设备采购等工作。
>>>详细
图说故事
专心致志的工作
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要闻
民族核电的丰碑
中广网    2007-09-2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 2004年5月10日,首都北京,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庄严宣告: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二期工程1、2号机组全面建成。

    时任秦山二核总经理的李永江同志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通过秦山二核的建设,我们积累了科研设计、建筑安装、工程监理、设备制造、调试运行等一整套国产化核电建设经验,创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品牌。”

    秦山二核实现了我国核电站设计、建造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打下了基础,是我国核电建设的重大跨越,走出了一条我国核电自主发展的路子。

    发展民族核电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历史选择了秦山二核。

    秦山二核是我国“九五”时期开工的4座核电站中唯一的国产化项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控股。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作为建设、运营单位,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和电站管理。

    选择“国产化”就是选择一次次的闯关夺隘、一次次的负重拼搏。

    1999年初,图纸的严重滞后,造成工期拖延。为了抢回工期,总经理部做出了在责任不转移的前提下安装提前介入土建、调试提前介入安装、运行提前介入调试的重要决定。这项向国际惯例挑战的大胆决定,促使秦山二核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办法。

    1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穹顶采用了整体吊装新技术,这是中外核电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大胆之举。当重达173吨重的庞然大物稳稳地盖住反应堆厂房时,它的成功抢回了2个月的工期。

    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安装,由于外商没有提供安装用的弹簧秤,秦山二核人又一次面临两难选择。要么重新订货,需要3个月至半年时间到货;要么不用弹簧秤,但如果失败,违规操作的领导责任实难推却。秦山二核人又一次闯难关,在几套科学方案措施的保证下,没有用弹簧秤,堆内构件安装成功了!

    2002年4月15日,秦山二核1号机组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创造了我国核电建设史上的奇迹。

    8年探索,8年攻关,秦山二核对一座核电站的几百个系统、30万余个部件、上百万张设计图纸如同“庖丁解牛”反复磨合、反复实践,使中国核电的自主化能力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说,核电国产化之路能否走通,关键就看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能否突破。秦山二核优化了反应堆堆芯设计,优化了两环路的系统设计,优化了系统的总参数,许多参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55%。

    这,就是国产化的跨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山二核总设计师叶奇蓁说:“秦山二核体现了大量的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

    秦山二核的建设,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2002年6月23日,胡锦涛同志到秦山二核视察,他说:“核电产业是高技术的战略产业。实践证明,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要继续坚持以我为主,这是发展核电的必由之路。”并高度评价:“秦山二核的建造成功为我国核电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核工业的半壁江山在秦山,核电国产化的命运在秦山二核。”

    2003的3月,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一行18位国内外专家来到秦山。

    通常,一个核电厂要在2至3个燃料循环周期后,才会邀请WANO专家进行评估。秦山二核1号机组运行不满一年就迎来WANO专家进行10个领域的评估,这是以透明开放的心态,真诚地向同行交流、学习。

    20天的评估,WANO专家在留下的报告中肯定了秦山二核与其他核电站相比较的4个强项,也提出了21处待改进的领域。

    秦山二核海纳百川的心胸赢得国内外核电专家尊敬的目光,秦山二核在核电技术上的大胆探索给中国科学技术界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4年的4月,1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考察了秦山,他们无不惊叹秦山二核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包括堆芯燃料组件布置、安全壳自由空间、堆内构件与压力容器之间的水层厚度等300多项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改进。

    秦山二核走的是核电国产化的道路,国产化的最终落脚点是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

    秦山二核采用了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采用了合同化管理,实行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

    建立了“三级质保”和“两级质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工程建设质保大纲,建立了大纲支持程序和三方接口程序,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秦山二核进口设备来自8个国家的48家公司,从而打破了“一国垄断”、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然而不同国籍的设备组装起来的核电站的运转质量如何?这也成为国内外核电同行关注的焦点。

    秦山二核以管理和运行业绩回答了这个问题。1号机组出力平均达到67万千瓦,最高达到68.9万千瓦,远高于60万千瓦的设计值;机组单位造价为1330美元/千瓦,远低于国内同期引进的核电站,也是世界上建成和在建核电站中造价最低的之一,上网电价也是国内几座核电站中最低的。

    在秦山二核运营的记事本上,记录着这样的数据:秦山二核1号机组投产当年的负荷因子就达到74.9%,第二年达到81.2%,第三年达到82.2%,第四年更是达到92.8%;2号机组投产当年达到98.67%,第二年达到85.2%,第三年达到90.30%。均远高于65%的设计值,并开始超过85%的世界核电中值水平。截至到目前,秦山二核2台机组累计发电410多亿千瓦时,为华东地区快速增长的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秦山二核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共进行了7次换料大修,其中1号机组4次,2号机组3次,目前1号机组正在按计划实施第五次换料大修。通过定期大修和日常维修,为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秦山二核的操纵员是我国自行培养的首批“国产化”操纵员。这支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年轻的操纵员队伍,经过严格培训、考试,持证上岗,肩负着机组运行的重任。

    秦山二核在核电国产化的道路上,不仅创造了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的奇迹,而且还创造了独具个性和魅力的核电文化。

    “探索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已深深扎根在秦山二核人的理念之中。把“保证核安全”变成全体员工认同的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

    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培养人和造就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优秀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秦山二核1200多名职工中,有40%以上是共产党员,60%以上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支优秀的职工队伍在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各个岗位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秦山二核的成功,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诸多荣誉是对秦山二核的最好褒奖。

    秦山二核的成功,更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新的机遇。2006年4月28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是我国“十一五”时期首个开工的核电项目。在新一轮核电建设中,秦山二核再次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

    秦山二核总经理杨兰和同志说:“我们将坚持贯彻国家积极推进民族核电发展的方针,按照中核集团公司的要求,努力把秦山二核扩建工程建设成为技术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形象一流、效益一流的优质工程。”

    目前,秦山二核扩建工程设计出图、设备采购制造、现场施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完全受控。

    在迈向核电国产化的新征程上,秦山二核将不负国家和民族的重托,为民族核电的崛起永远奋进!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