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镜头记录 | 最新报道 | 微笑在人间 | 音频时间| 听泉城人说义工事| 相关链接
音频时间 更多...
·义工蒋宝峰:练了手艺当维修义工去
·义工赵言明: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义工术洪军:只做好事决不做坏事
·义工刘效华:医务义工大有用武之地
·含笑时间:特别策划 我是泉城义工
·含笑时间:特别策划 我是泉城义工2
·含笑时间:特别策划 我是泉城义工3
·含笑时间:特别策划 我是泉城义工4
·含笑时间:特别策划 我是泉城义工5
·含笑时间:特别策划 我是泉城义工6
听泉城人说义工事
·义工小故事:九旬老人社区讲健康
·义工小故事:“谢谢泉城义工!”
·义工小故事:警花·义工·女孩
·义工小故事:上阵父子兵 共同献爱心
·义工小故事:两天绘就50米文化墙
·义工小故事:第一张填满的义工登记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镜头记录
美丽的济南
中广网    2007-09-2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济南市辖6区3县1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603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270万。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面”的总要求和省委工作部署,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4亿元,增长2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6.8亿元,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3亿元,增长16.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0元,分别增长13.0%和13.9%。今年1—5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162.2亿元、利税120.3亿元、利润68.6亿元,分别增长28.9%、46.2%、6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33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4.3亿元,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8亿元,增长16.7%。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全市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2006年粮食总产267.9万吨,蔬菜、畜牧和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2.7%、36%和9.2%,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90家,45%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增收幅度;三年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支农投入36.29亿元,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率分别达到96.8%、99.5%、76.5%、68.5%。按照“提升中心区、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发展思路,引导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有新的增强,2006年县(市)区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3.6%。

 

  二是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56家,过亿元企业366家,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43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6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2.3%。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成功落户济南。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以及软件、文化等现代服务业。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3.3%,提高2.5个百分点。四是着力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普遍建立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不断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2006年,万元GDP能耗、电耗、水耗分别下降4%、4.7%和7%;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07天。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6年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33.36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56所,在校生54.93万人;实施各类科研计划867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8家、63家;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47个;卫生机构2285个,其中医院16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51万人。

 

  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情况

 

  以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一是突出抓好规划修编工作。按照“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报国务院待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中心城区50多个片区控规编制完成70%,经十路发展规划策划、奥体中心等规划方案和综合交通规划等专业规划编制完成,新的城市发展框架正在形成。二是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年累计投资840亿元,高标准实施了交通建设、管网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康居建设、名城保护、蓝天保护、河道整治、容貌整治“十大工程”,加快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大型交通枢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国际空港二期扩建、玉绣河和泉城公园综合整治、经一路和经十路及市区主干道改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奥体中心、鹊山龙湖、北园大街、大明湖和泉城广场周边整治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东、西两个新区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大学科技园初具规模,10所高校已入驻招生;城市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率、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98%、48%和39.2%。三是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管理。深化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力实施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打好棚户区改造、违规违章建筑拆除、破损山体治理三大攻坚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市形象。

 

  三、和谐社会建设情况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举措,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一是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去年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13.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积极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振兴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对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实行了“两免一补”和“爱心助学工程”。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高标准完成34所乡镇卫生院改造,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4家,建立惠民门诊44个、惠民病房21个。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41万、82.62万、66.67万、73.05万和56.04万,新农合参合率、农村低保覆盖率分别达91%和86%。加快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建设,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0.1平方米。二是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重视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三是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诚信、创新、和谐”的济南精神,积极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市”。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发展,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称号。四是深入开展“平安济南”建设。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间断开展“严打”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基层创安活动,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推广政法机关群众涉法诉求工作站,普遍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和工会职工诉求代理,使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