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报道 | 林强其人 | 图片传真 | “校长”林强 | 公务员林强| 军人林强| 摄影师林强| 林强摄影作品
林强摄影作品 更多...
贡嘎山
青海
林强其人 更多...
·林强简介
·【独家】解读林强
·【独家】林强语录
·[独家]林强进村记
·记者眼中的林强
·【独家】一个另类先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校长”林强
干部黄勇:林强是这样建立的林川小学
中广网    2007-08-0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口述:黄勇   中广网记者:余京津 谭淑惠 刘涛

编前的话:

 

    黄勇现在布拖县人大工作,原为布拖县教育局副局长。他在教育局工作时,为了乌依乡“麻风村”的教育问题,与林强同志有过长期接触。

    我们布拖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心地带,是一个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以彝族为主体的高寒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自给率不足8%。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山高坡陡路难走,目前,全县还有80%的村没有通公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要到2008年才能勉强完成。

    我和林强同志是在2005年认识的,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感到他身上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我的心中,林强同志是一位真正把职业道德同维护群众利益完美结合的人。

    我在教育战线工作了近30年,但与林强同志第一次见面是在2005年3月中旬。那天,林强肩挎相机,一头长发,风尘仆仆的赶来,看上去不像一位省厅的处长,倒更像一位不拘小节的艺术家。

    当林强提出要到“麻风村”看看时,我们几乎是异口同声,都劝他别去,特别是一些去过的同志,再三向他描述路途的艰险,生活的不便。但林强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说自己是军人出身,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见他去意已决,只好找了一个熟悉情况的同志给他带路,同时保护他的安全。

    “麻风村”三面环山,地势险要,自然条件恶劣。六十年代初,为了防止麻风病传染蔓延,县政府把全县的麻风病患者集中在这里进行统一治疗,从而建立了“麻风村”。尽管四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对“麻风村”的村民采取了特殊的关怀政策,为他们创造了基本的生活、医疗条件,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麻风村”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特别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教师,村里一直没有学校,99%的村民都不识字。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认识外面的世界,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学读书对他们而言完全是一种奢望。

    林强去“麻风村”后,我们的心始终悬着,因为“麻风村”的路的确充满着太多的艰难和危险,就是我们这些本地土生土长的人,走一趟都感到十分难受,有的同志去了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感到双腿酸痛,走路困难,更何况林强长期在省级机关,年龄又比较大,到这样的地方去,谁都不敢担保不会出事。

    几天后,林强终于从“麻风村”回来了,只见他一身尘土,长发蓬乱,看上去有点狼狈。他没有讲一路的艰辛,而是迫不及待地向我们介绍到“麻风村”的情况,特别是他心灵受到的震撼与冲击。他希望县里尽快为“麻风村”修建一所学校,让“麻风村”的孩子们都能够读书。我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林强和我们交谈时,言辞真切,神情凝重,好像全身心都沉浸在麻风村群众的困苦中。

    后来,当林强得知县上已经为修建“麻风村”小学拨了20万元修建款时,显得十分兴奋,当场表示,对建学校中遇到的困难,自己一定想办法帮助解决,促使“麻风村”学校早日建成。

    林强返回成都后,正当我们担心他可能只是一时冲动不会再来时,2005年7月,林强又一次来到布拖,又一次翻山越岭走进了“麻风村”,这时,“麻风村”小学已经破土动工了。为了把学校修建好,林强在村子里一住就是七、八天。晚上,他在四面透风的保管室里垫上一张篾席,铺上自带的睡袋,凑合着就睡了。天下雨了,保管室漏雨,他就在睡袋上搭上一张塑料布遮雨。白天,他和修建学校的村民在一口锅里舀饭。他告诉村民们,办学校要因地制宜,自力更生,不能等和靠,现在县里还穷,需要花钱的地方多,政府能挤出经费修建学校很不容易,大家要珍惜。

    他还带上一些热心的村民和学生一起平整操场,硬是在凹凸不平的山头上平整出一块操场,并从山上砍来竹竿、藤条,竖起了旗杆,自制了单杠、吊绳、秋千、跷跷板等体育锻炼器材。

    2005年9月15日,“麻风村”学校正式开学了。为了感激林强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县特别聘请林强为这所学校的名誉校长。

    作为一名省直机关的处长,林强同志为我们布拖县“麻风村”的教育事业真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别人没做的他做到了,别人没做好的他做好了。从他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敬业奉献精神和对群众的一片真情!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陈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