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封面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孙寿山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在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作为这次博览会的前奏,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举办的“封面人物(品牌)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峰论坛”,并愿借此机会,就推动封面文化健康、和谐发展这一论题,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出版物是体现个性的设计形式与传递思想的文化内容这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封面文化以出版物为载体,被视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视觉文化,主要涉及图书、报刊、音像电子与网络媒体乃至商业广告等领域,向社会大众传播丰富、直观、鲜活的文化信息。由于出版产品的广泛涵盖性和巨大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封面文化已成为文化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与个性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封面文化无疑是体现文化内容价值取向的重要标识与鲜明旗帜。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出版物装帧设计十分单调,鲜有精品问世,加之出版物的匮乏,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差距较大。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出版工作者借鉴国际文化传播的经验,使得出版发行业开始注重文化产品的设计包装,尤其是把封面文化放在了展示文化内涵的重要环节。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封面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电子音像等出版物的装帧设计越来越精美,封面传递和彰显文化思想内涵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04年至2006年,我国图书连续三届在德国莱比锡书展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通过出版物封面设计、装帧设计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美学内涵传递给世界,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广泛认同。当前,透过精彩纷呈的出版物封面,每一个读者不仅可以获取所需的资讯,而且可以深刻感受到文化包容万象、吐故纳新的魅力,精美的封面展现了多样性、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世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我们党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文化,出版业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在多元统一、兼容共生、集成创新、协调有序、大众共享等诸多方面下大功夫。应该看到,我国出版业对和谐文化的追求已经渗透到出版领域各个方面,出版物教育、启迪、审美功能和谐统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封面文化作为出版物品格的鲜明标志,必须从文化角度、审美角度、艺术角度、制作工艺角度、创意角度反映当今中国的先进文化,广大出版工作者要大力挖掘封面文化的内涵、整合封面文化的资源,创造封面文化的价值,推动封面文化的创新,拒绝文化垃圾与腐朽文化,为和谐文化营造良好、健康、生动的视觉氛围。我认为,出版行业推动封面文化健康、和谐发展,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努力:
1、高度重视封面文化的健康发展。2006年,我国共出版图书23万余种,报纸1938种,期刊9468种,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4万余种,新闻出版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深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拥有稳定受众市场、细分格局逐步成形、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和优化的内容产业。这些数字告诉我们,随着出版产业较大幅度的增长,出版物的消费将更加多样化市场化,社会各阶层对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产品的制作、传播必须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封面文化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出版物可有可无的标签,一些出版单位重内容而轻形式的认识是与现代出版发展趋势完全相悖的。封面文化对提升出版物市场主导地位,对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及相关的创意、设计、包装、广告等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封面文化的质量,以一流的科技和现代化制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通过举办博览会、交易会、封面创意展示等活动,搭建促进封面文化发展的交流平台,展示成果,提高水平,努力提升我国封面文化整体水平,逐步在国内国际上打造知名的视觉艺术品牌。
2、积极推动封面文化的创新。总的看,我们的封面文化尽管有了很大的进步,展示给社会一个崭新的形象,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创新意识不强,传统观念的束缚尚未完全打破。任何一个门类,评判价值水准相通的标准就是检验创造能力的高低。有了高水平的创造,才会有不菲的价值。相反,模仿的设计永远称不上一流的作品。封面文化创新的价值也同样如此。当前,出版物竞争愈演愈烈,读者在尚未认识到文化产品思想内涵的情况下,常常首先是被富有创意的封面设计释放的独特文化价值所吸引,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文化产品的思想内容。我们要推动和鼓励封面文化设计理念、制作工艺的创新,充分展示和反映文化产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通过创新的封面设计对文化思想进行视觉转化和重塑,赋予文化产品更高的审美价值。
3、加强封面文化的版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封面设计的版权保护与加强所有出版物版权保护一样,是对创作者和出版者正当权益的合理保护,是对民族创新精神的自觉维护。封面文化对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的创意、创新要求很高,其质量取决于创新的思维与设计,其价值体现在文化内涵的创造与传播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版物特色的设计形式与个性的文化内容都是智力创新的成果,同样应该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创造者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创新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我们要提高封面文化版权保护意识,要将对封面文化版权保护与其他文化产品版权保护置于同等的重要地位,对封面设计的抄袭和盗用坚决予以依法处理。要进一步加强出版物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要长期不懈地开展全民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版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创意产业版权保护的认识水平。要不断完善版权中介服务体系,把封面创意作品纳入到版权交易的服务当中,搭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封面创意交易平台,推动优秀封面文化产品的创造与传播。
4、更加注重封面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出版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竞争、发展已经成为潮流。目前,我们已经批准成立了30多家出版物进出口公司,世界各国著名的期刊我国读者都能够看到,精彩纷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封面设计得到了我国读者的欢迎。在加强国际出版交流合作中,各种封面文化中存在的艺术表现形态上的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障碍,我们将继续支持和鼓励封面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创意文化成果的交流与对话。我们将支持鼓励国内出版单位激发内部活力,提高竞争力,通过优秀的封面设计参加国际出版竞争。加大艺术特色期刊的版权合作力度,支持跨国期刊相互开展有益的版权贸易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出版组织和各国出版业在装帧设计上的交流,在培训人才、理论研讨等方面,密切合作,取长补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封面文化是出版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凝聚了中国出版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出版业与中国文化自强不息、博大精深、和谐健康、繁荣发展的精神面貌。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文化,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努力推动我国封面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展现中国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