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高峰论坛演讲精选

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高峰论坛演讲精选

中广网    2010-08-0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格尔木8月7日消息(记者 杨祎)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于8月6日至9日在格尔木举行。作为此次活动重要内容的高峰论坛,汇集了中外专家学者关于环保,关于人类记忆的延续与传播等方面旨远意深的演讲。

  吉狄马加(中国):群山的记忆流淌成河

  吉狄马加简介:他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彝族诗人、作家。现为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并兼任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已在国内外出版诗集近二十部,多次获得中国国家文学奖和国际文学组织机构的奖励。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授予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章和证书。同年,保加利亚作家协会为表彰其在诗歌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颁发证书。2007年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担任该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主席和“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主席。2008年创办中国(青海)世界山地记录片节,为表彰他在对推动记录片在国际化交流中所做的突出贡献,被国际自然电影电视节组织授予“胜象奖”。

  山地是与海洋、平原相对应的地理概念。山地是万物的乐园,是人类的摇篮,是我们灵魂的故土。除海洋之外,全世界山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广义的山地则面积更大,在中国就占全国总面积的74.8%。山地国家众多的民族及其各自独有的山地文化、历史和社会形态、宗教模式,形成各民族独特的人类记忆。然而,在全世界正在经历的现代化过程中,人类的历史记忆正在消失,对于山地国家和山地民族更是如此。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神化记忆、历史记忆、人文记忆及宗教记忆,山地的自然构成,山地民族的文化、艺术、思维、宗教、历史和生存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不能用别的价值体系将其取代。因此对人类历史记忆和生存故事的关注、保护和纪录已经刻不容缓。于是纪录片出现了。在文字、图片和话语之外,纪录片的手段和方式,充分显示了它真实、生动、立体和传播广泛而迅速的优越性。

  纪录片的繁荣标志着人类文明走向新的成熟,标志着人类的目光开始从迷恋物质的表象向关注生存的价值取向转变,纪录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文化品位、人口素质的新型标准之一。纪录片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首先在于它以目前人类最为先进的手段,生动直观地记录了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忽视的瞬间;然而它的价值远不仅限于此,纪录片讲述的是历史和现实,思考的是未来,纪录片作为历史、艺术和人类的记忆留下来,它疏忽并拓展我们思考与生存的空间,也必然承担着人类记忆的延续与传播的责任。

  山地在它沉默而博大的胸怀孕育文明,就如同它汇集雨水、涌泉和小溪孕育江河,群山的记忆流淌成河,而纪录片,就是源远流长的水。

责编:杨祎 来源:中国广播网

青海简介更多>>

  •     青海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西汉后期曾于湖北岸置西海郡,隋朝时北部是中国领土,1242年全部并入蒙古大汗国,蒙古大汗国后成为元朝,从元朝开始时全部是中国领土,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中华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魅力青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