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白宇)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50分报道,有关“手机内设吸费陷阱,利用低俗信息套取话费”的报道经中国之声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手机厂商为何要这样做,这背后又隐藏着一条怎样的利益链,基础运营商是否知情,相关监管部门是否切实承担起了监管的职责呢?

无论是品牌手机还是山寨手机,被强行安装的这些低俗软件或套费程序(图片来源:智能手机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品牌手机还是山寨手机,被强行安装的这些低俗软件或套费程序,使用者都无法删除。那么手机厂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315消费电子投诉网首席执行官王福山告诉记者,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
王福山:他大概是有3个受益方,一个是手机厂家。第二块就是制作这些内容的WAP的、或SP商,还有一块就是基础运营商,比如移动、联通、电信。
记者:这个费用从用户这里,扣费以后应该是先到运营商?
王福山:先到运营商。
记者:运营商会留多少呢?
王福山:10%~20%。
记者:余下的80%的钱留给SP公司,SP公司再分账?
王福山:再跟手机企业分账。
据业内人士介绍,内置软件非常简单,除手机生产商外,各级经销商都可以操作。从事SP业务多年的高女士:要把这个终端内置到你的手机菜单里边是非常容易的,大概不到1万多块钱的成本就能搞定了,下面的经销商甚至于我们平时在街上看到的比较小的手机销售门面他自己都能做。
除技术门槛降低外,对手机生产企业监管门槛的缺失也是导致现状发生的又一要素。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315消费电子投诉网首席执行官王福山:制造手机的企业的准入的门槛很低,而且竞争很激烈的状况下,某些手机企业可能就为了盈利跟一些SP商,或其他的一些盈利的模式去结合,我觉得主要还是逐利。
目的。之前的准入这块主要还是工信部,现在基本放开了。
消费者的权益究竟能否得到保障,吸费陷阱究竟该由谁来买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中国之声、中国广播网联合推出新闻线索提供平台,您可将新闻线索发至邮箱:xwxs@cnr.cn,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